Sunday, August 15, 2010

大臣緋聞之私生子

刻意製造兩場補選
阿布哈山民選大臣

2000年8月10日下午,深受谣言缠身的时任雪兰莪州州务大臣阿布哈山,终于宣布以“健康理由”辞去大臣职位。这与当日上午首相署宣布他是以“私人理由”辞职,显得相映成趣。

当年60岁的阿布哈山,到底确实的辞职理由是什么?当时的谣传是指与一宗私生子的流言有关,而阿布哈山辞职翌日接受《新海峡时报》访问时,承认“针对他私生活的毒信是他呈辞的主要原因”。

当时阿布哈山解释说:“我呈辞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想我的妻姨和她的丈夫被施压公开否认她(妻姨)和我有染之事。”

阿布哈山被指与私生子传言有关,据称个中过程相当“微妙”,并涉及一位马华地方领袖。至于情形如何,容后详述,先让我们了解阿布哈山在出任州务大臣之前,所经历的“沥心安排”。

阿布哈山的政途,向来都一帆风顺。他于1940年9月15日出生于雪州瓜拉雪兰莪的武吉林宾,早年在英国取得硕士学位后,返马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包括县长等官职。

他于1957年就开始涉足政治,算得上是一位政坛元老。直至1978年,阿布哈山决定辞去公务员职位,全身投入政治。这一年,他代表巫统参加全国大选,中选为瓜拉雪兰莪区国会议员。自此之后,他在瓜拉雪兰莪盘踞18年,势力有如老树盘根,连续多届选举他都在此区蝉联。

阿布哈山中选后,受委为土地及区域发展部政务次长。八十年代初期,他也曾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交通部副部长。在1984他更上一层楼,调升部长掌管社会福利部,过后调任联邦直辖区部长及外交部部长。九十年代中期,他再调任为国内贸易及消费部部长。

1997年,阿布哈山的政途面临最重大的一次冲刺。这一年,时任雪州大臣莫哈末泰益因为在澳洲涉嫌携带一笔240万零吉未呈报的钜款而被提控,致使他不得不辞去大臣职位。

雪州大臣空缺,由谁补上?当时政坛传言甚多,多名雪州巫统领袖更对这个职位虎视眈眈。

时任首相马哈迪心中属意人选,乃是阿布哈山,不过,担任大臣者必须是州议员,而阿布哈山却是国会议员,如何能担任此职?

1997年5月2日,时任副首相安华宣布马哈迪已决定委任阿布哈山为雪州的州务大臣。安华也就此事觐见国家元首,向陛下提呈新任雪州大臣的名单,并获得陛下同意。

安华也宣布阿布哈山即日起辞去国内贸易及消费部部长及瓜拉雪兰莪国会议员的职位,然后在补选中竞选伯马登州议席,为出任大臣铺路。

瓜拉雪兰莪国会选区共有3个州选区,包括伯马登(N10)、依约(N11)及而榄(N120)。当时伯马登州议员是惹马鲁丁,他也是阿布哈山的前任政治秘书。

在党的安排之下,阿布哈山和惹马鲁丁“师徒两人”一起分别辞去国会议员及州议员之职,刻意制造两场补选,然后再交换选区,由阿布哈山攻打伯马登及惹马鲁丁攻打瓜拉雪兰莪。这样“沥心的安排”,在政坛上不是空前,亦是绝后。

1997年5月29日,两场补选一起举行,阿布哈山果然不负所托,以7千多张多数票击败回教党候选人,中选为伯马登州议员。而他的徒弟惹马鲁丁也一样击败对手,保住瓜拉雪国会议席。

据事后分析,阿布哈山的得票,超过惹马鲁丁在上届取得的票数。战情也证实,华人票都是倾向阿布哈山,其中一个被视为黑区的华人支持票达804张,而回教党候选人只得161张。

经过这场补选,阿布哈山终于顺理成章登上雪州大臣宝座。他更获得一个美誉,被称为国内第一位“民选的州务大臣”。

擔任大臣不到半年
傳言不斷震撼龍椅

1997年6月6日,阿布哈山终于坐上了雪兰莪州州务大臣的龙椅。但是,不到半年光景,这个龙椅却开始动摇了!接二连三掀起的风波,在在严峻考验着阿布哈山的能耐。

在这一年的年底,雪州的民主行动党首先发难,揭发雪州大臣官邸竟然花费500万令吉进行装修。

这一年也正值国家面临金融风暴的时刻,当全国高喊节约及人民叫苦连天之际,雪州政府竟然为了装修大臣官邸而花费这么大笔的款项,很自然的引起全国哗然。

行动党议员更投报反贪污局要求彻查,而正副首相也指示阿布哈山必须对此事作出交代。反贪污局也依据投报展开调查。

在一片讨伐雪州政府挥霍的浪声中,阿布哈山在雪州议会洒泪讲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时声称,500万令吉只占1997年大臣拨款的2.5%,如果是与历年的州务大臣拨款(1974至1997年)相比则更少,只占区区的0.08%。

阿布哈山也解释,装修大臣官邸的建议是由前大臣提出,而他也曾在行政议会上提出花费太多,不过,当时众行政议员皆认为这笔拨款应该花,以让新任大臣能在更舒适的环境下居住,专心打理州务。

除了反对党议员之外,雪州多名州议员力挺阿布哈山。前大臣莫哈末泰益更言明他曾住在这间官邸11年,发现官邸处处漏水,大部份家具陈旧,是时候装修了。

最后,雪州议会在巫统、马华、民政党及国大党的行政议员及后座议员支持下,通过动用500万令吉装修大臣官邸。

1998年4月间,大臣官邸装修风云逐渐平息了,但是,接踵而来的又是另一场风波,那就是在大臣官邸装修期间,阿布哈山和保镳,有时包括其司机,入住沙亚南的Radisson酒店125天,共花掉了7万7000令吉。

当时的反党议员认为阿布哈山的住家在安邦,为何他不直接回家而需要住酒店?酒店的费用足可兴建一间中价屋呢!

雪州财政阿都阿兹为大臣出面澄清时表示,要大臣每天来回安邦是不可能的。“我也住在安邦,知道安邦非常塞车,来回安邦和沙亚南之间,要花上两三个小时。”

在1998这一年,阿布哈山已知道有人藉用各种课题企图推翻他,意图要把他从雪州大臣及巫统雪州联委会主席的宝座上拉下来。

这些课题除了之前提及的大臣官邸装修及大臣入住酒店事件之外,也包括伐木课题、集水区发展问题及水荒问题等。

当时也盛传雪州巫青团团长曾向阿布哈山提呈一份名单,指名道姓的列出企图要推翻他(阿布哈山)的党内人士。不过,事后阿布哈山作出否认,并声称不知道是谁要推翻他。

2000年4月间,阿布哈山雄心勃勃,决定竞选巫统全国副主席之职,以图在政坛上更上一层楼。

他自认有3个竞选理由,其一是出任大臣兼州联委主席者,都会被选为副主席,其二是雪州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大臣出任副主席是合情合理,其三是他担任最高理事已16年,如今提名竞选副主席,一点也不为过。

阿布哈挟着这三大理由参与巫统副主席竞选,不过,他最终失败而归。在10名受委的巫统最高理事名单中,阿布哈山也被排在外。

其实,在阿布哈山竞选副主席期间,暗流已开始汹涌,尤其是一封对阿布哈山打击最大的 “毒信”(poison letter),也开始流传。这封毒信指责阿布哈山与妻姨有染,并育有一名私生子。

2000年8月9日盛传阿布哈山会辞去大臣职,翌日首相署和阿布哈山分别发表文告和接受访谈,证实辞职的消息。阿布哈山只担任了3年零4个月的雪州大臣!

私生子毒信
逼阿布哈山下台

阿布哈山正式辞去雪州州务大臣职之后,他被指牵涉的一宗私生子传言,终于逐渐浮现出来。

之前,阿布哈山面对大臣官邸花500万令吉装修、大臣入住酒店花7万7000令吉、伐木课题、集水区发展及水荒问题等等指责时,都能冷静的化险为夷,但是,这一封私生子“毒信”(poison letter)的流傳,迫使他不得不引退。

他坦承他呈辭的主要原因,是針對他私生活的毒信,同時他也言明“我是因為不想我的妻姨和她的丈夫被施壓公開否認她(妻姨)和我有染之事。”

阿布哈山的妻姨的丈夫,是一名华裔回教徒,也是阿布哈山廿多年的老友。这名好友是时任马华安邦再也区会主席陈俞锦。

陈俞锦原本在政坛上名不经传,但当他在1999年5月举行的马华安邦再也区会选举中,在极不看好的战情下,以“屠龙手”姿态将领导区会16年的著名商人张德麟拉下台时,立时声名大噪。

而陈俞锦当时和身为雪州大臣的阿布哈山,关系非常密切。在陈俞锦就职马华安邦再也区会主席的晚宴上,阿布哈山还带着夫人一起出席见证,并上台献唱两首经典名曲助兴。

阿布哈山谈起与陈俞锦结交的情形时说,他早在1978年尚未活跃政坛之前,就认识了陈俞锦,两人交情已有25年。不过,阿布哈山却没有透露陈俞锦乃是他妻姨的丈夫。

阿布哈山的妻姨于1988年在砂劳越古晋医院生下一名男孩,出生纸父亲栏填写的名字是Abu Hassan Tan bin Abdullah。而这个名字,与大臣的马来名字Abu Hassan正好一模一样。

阿布哈山的政敌终于逮住这个机会,趁机炒作,藉用这一张小孩子的报生纸,发起了毒信攻势。

与此同时,时任公正党淡江国会议员阿兹敏(前副首相安华的前机密秘书)在雪州议会提起此事要求议长准许“讨论”。

阿兹敏的介入,使到此事更具“爆炸性”,因为阿兹敏的妻子也曾被指责与安华“有染”并生下一名私生女,不过,在DNA检验之下证实这项指责毫无根据。阿兹敏趁此机会要阿布哈山与家人及有关人士等接受DNA检验,显得具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动机。

另一方面,Abu Hassan Tan bin Abdullah的身份被证实是陈俞锦之后,这名马华地方领袖也随着失踪。他区会的马华同志也要找他,甚至限他七天之内现身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陈俞锦领导马华安邦再也区会期间,区会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导致区会分成主流及非主流派。

当时对此事表现得最为激烈者,乃是副区会主席卢柏明。他除了限时陈俞锦现身之外,也要陈氏基于“马华的声誉”自动放弃区会主席之职,以免因他个人问题而被卷入巫统的派系斗争中。

时任马青总团长翁诗杰与陈俞锦交往11年,但当Abu Hassan Tan bin Abdullah的身份被揭晓时,翁诗杰表示无法理解陈俞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皈依回教的。

翁诗杰受访时透露,陈俞锦是一名属佛教金刚乘流派的信徒,不久前仍进出佛庙,出席一般非回教徒的活动节目。“我实在不知道他是否是回教徒”。

由于马华在此事中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劳动时任总会长林良实出声,训令党员禁谈“私生子”课题。

雪州回教局也针对陈俞锦的事件进行调查,而被指是主角者的阿布哈山和妻姨将被传召盘查。尽管如此,私生子的风波过后平淡下来,最终也没有一个结果。

下期预告:有“吉隆坡小贩之父”雅称的时任武吉敏登国会议员李霖泰,在九十年代发生蕉赖收费站抗议暴乱后,突然宣布辞去行动党直辖区主席之职,宛如在行动党投下一枚炸弹,震撼了整个政坛。

Saturday, August 14, 2010

为啥舍传统取辣妹

马新两地的中元节及盂兰盆节,近年来出现越益“清凉化”的趋势,上台助阵的女歌手在衣着上出奇制胜,似乎在并斗谁穿得少,谁够性感,甚至有者身穿三点式,要让人的眼睛饱尝冰淇淋。

这样热辣辣的场面,若在夜总会或舞厅出现毫不稀奇,但是,在壮严及以普度众生为主的中元节及盂兰盆节上出现,则令人匪夷所思了!

翻查史绩,我们都知道中元普度是要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爱”的延伸。在结合了佛家的目莲救母故事,亦有助于孝道的宣扬。

所以,一直以来在农历七月举行的中元节,都是以此为主,助兴的歌台节目都是传统大戏及布袋戏。

从宣扬“博爱”至“孝道”,再推广华族的民间艺术,中元节可说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但却不知打从何时开始,却变成了“辣妹”载歌载舞的舞台。

通俗来言,歌台节目除了娱人之外,也娱孤魂野鬼,即是我们所称的“好兄弟”。有些场合的前两排空着座位,就是为了要让“好兄弟”有个好座位。

我们感到很疑惑的是,为何主办单位一定要重金聘请辣妹上台呢?是为了讨好“好兄弟”?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及群众?或是为了发扬热辣文化?

道教总会对辣妹的演出,也认为很不恰当。亮丽女孩唱唱流行歌,还可说是顺应潮流,投年轻人所好,但鼓励女歌手穿少少,则有变相之疑了!

布袋戏及传统大戏,不论是来自潮州、福建或广东,都是华族的民间艺术,也难得我们有中元节这个节日,可以将之推广及发扬,为何我们宁可舍割却以“热辣文化”取代呢!救救我族子弟,让他们多多接近华族的艺术精粹吧!

Thursday, August 5, 2010

MACC引蛇出洞

反贪污委员会(MACC)最近频频出招,最新一招称之为“引蛇出洞”,目标不是抓貪官,而是要引出向执法人员行贿的人。

这个被喻为撒大网捉小鱼的新招式,据称散布在各处,其独特方式是委派MACC捉贪人员混入各领域,乔装成交警、农夫、建筑工人等等,以逸待劳的诱使行贿人士“上当”。

有人对MACC此举,持有两种说法。

其一,这些领域的执法者原本都是清廉的,只不过是你们这些行贿者多番引诱,才令到他们变成贪官。这种说法,难免有“官官相护”之嫌。

其二,要劳动MACC的人在场监视,才能阻止贪污,这也证明了这些执法者有许多都是贪污的。这种说法,是民众的一般反应。

其实,对许多驾车者来言,要分辨一名交警是否贪污,并不难。如果有一天你闯红灯或违反其他交通规则被交警截停时,你可能面对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通常是这样的:当你停下车后,首先当然要交出驾驶执照。之后,他有意无意的拿着笔又拿着簿子,好像要准备抄下一些东西似的。再之后,他又“提醒”甚至语带恐吓的说,你闯红灯可要罚款300大元啰!总之他的行动慢多拍,但又不敢明讲,好像故意给人机会,让你有所反应。

第二种情况:你停车交出驾驶执照后,他二话不说,立刻拿出簿子抄写你的驾照及车牌等详情,之后给你一张传票。他不会多话,动作也相当快。善意者可能只会提醒你,以后不要重犯。

MACC这次耍出的“引蛇出洞”新招,正是看透了第一种情况的可能结果。日后如果你遇到的是第一种情况的人,而你又经不起“引诱”的话,你就是MACC要引出来的小蛇了!

Wednesday, August 4, 2010

80后男女

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对已踏入谈婚论嫁阶段的中国情侣,为了购置新居建爱巢而闹意见,结果两人分手收场,一段大好姻缘化为乌有。

爱情不再是“有情饮水饱”,尤其是对80后中国男女来说,结婚的最大保障,乃是必须要有一间屋子。这个现象,非常现实。

正如电视节目的这对情侣主角,女方坚持在结婚之日,一定要有一间屋子。她的家人甚至宁愿出一半钱,共资购买一个公寓单位给这对新人。但是,男方却“尽显骨气”,声称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靠外家,要求女方给他两年时间,让他挣钱买屋。

最后,女方等不及,结识了另一个已买了屋子的男友。男方不愿放手,于是将事件搬上电视,成为一段真人真事的故事。

节目的终结是:女方不愿再空等,在她坚决分手之前抛下了一句“我不会为了一间屋子而嫁给他人,但我却不会嫁给一个没有屋子的人……”。看到这个结局,不胜唏嘘万分!

回头看看大马的情况,我们的华人子弟虽然不像中国情侣那般的“现实”,但是80后的他们,却倾向迟婚,甚至无胆闯情关,结果越来越多的超龄王老五宁可花钱“购买”越南新娘。

最近的一则报导,反映了这个实况。这些迟婚者,不少都是受过高深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最大的败笔,是因为怕羞、自卑及工作太忙而错失了爱情的黄金时间,最后被逼追上新加坡潮流向婚姻介绍所求娶外埠新娘。

这些年来,若你有注意身边的一些亲友,不难发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读得多书”的华人子弟,通常都是迟婚的一群,正如上述的专业人士就是实例。至于那些“读书不多”的,反而早熟早婚,中学毕业后不久,就奉子成婚。

不过,这些少夫少妻的婚姻关系,往往只能维持二三年,最终大多数都是离婚收场,造就了无数的单亲妈妈。

这是华社生活写照之一,但你又能如何?无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