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7,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九篇完结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九篇(完结篇):终于告别新明了

1995年4月24日是我国第9届大选,这么重要的日子新明日报当然不能错过,即使缺乏人手也得想办法!
在大选成绩揭晓当晚,除编采部的记者与助编之外,其他部门同事包括广告部及校对组,都总动员参与收集及整理成绩表。
这一晚我们获得总编辑钟松发允许,可在office 内吸烟,不用如往常般的化时间跑去楼梯处的吸烟区。这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
当晚我们热热闹闹的工作到凌晨近三点才截稿,所得的成绩表不比其他中文报差。
就这样又捱过了三个多月,我终于决定要离开新明了!
高级记者黄廸常说:“我不走,我要看到新明的最后一页!”,但我不要等了!
#过档光明日报
大约是7月下旬,光明日报伸出触角邀我过档。当时我的考虑是,如果我还要继续在报界服务的话,我就必须离开随时都会关闭的新明日报,因为在新明看不到明天。
当年我才44岁,还有11年的光景才到达55岁的退休年龄。我还要养家,也得负起三个孩子的敎育费等等。
其实,早在大半年前(1994年的年尾),星洲日報曾派人与我接触拉我过档,但开出的条件太低,比我在新明的收入少了约800块钱。
当年3月我也刚好胆粗粗的换了一辆国产车,每月供期要650块钱。如果要我在减少收入而又要供车的情况下,我无法想像是否能养妻活儿。最终,我婉拒了!
光明日报拉我过档时,同意提供临时援助让我应付汽车供期的困扰,在考虑再三后我才决定离开服务了20年的新明日报。
于是,我在8月1日决定给于三个月的通知离开了新明,改在光明日报开始我的新生活。
翌年的1996年2月6日,新明日报出版最后一期后就停刊了!据知在停刊前,时任新明CEO在众职员面前承认:我们可能真的不会办中文报!
随着新明停办,留在新明看到“最后一页”的同事,也都获得应有的遣散费!
#(完结篇,笔于2021年8月)

Monday, August 16,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八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八篇:采访部只剩4人

新明日报采访部记者的辞职浪潮,终于停歇了,最终留下的人数,刚好一个手掌算完。
在我担任新闻编辑接管采访部后,属我管辖者只剩下4个人,他们是意外新闻组主任林成发丶高级记者黄廸丶体育新闻记者陈如兴及摄影组主任温华达。
整个采访部连同总编辑钟松发及主笔林放在内,也就只有7个人。(编辑部虽有同事辞职,但为数不多,不比采访部严重)。
尽管如此,报纸仍然能正常出版,主要原因是我们还有稿源和图片供应。这些来源是来自新明的“午报邻居”马来邮报(Malay Mail) 丶马新社(Bernama)及外州办事处记者。
每天早上11点许,马来邮报出版后,它留下的所有版和图任由我们取用,我们只需翻译成中文就行。
马新社的发稿机就在我座位旁边不远,只要举手就能撒下及翻译成中文,非常方便。
曾有一天如兴週假丶黄廸病假,采访部只有我和华达俩人。结果当天我翻译了18条稿,再配合华达从马来邮报取来的图片,我们就这样过关了!
#张天赐新闻连续6天头条
当年,马华投诉局主任张天赐经常接获各种各类的投诉,而箇中的故事各有各精彩,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这些故事也很适合新明的路线,所以张天赐的新闻发布会,都是我们必定采访的首选。
曾有一个星期,新明连续六天都使用张天赐的新闻做封面头条,创下新闻界的记录。(每当我遇到张天赐时,他都津津乐道此事)。
这些日子虽然苦,但胜在没有压力。报纸每天只要能正常出街,质素问题则放在一边了!
#待续……







Sunday, August 15,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七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七篇:辞职浪潮不绝

大约1994年,新明日报仍然处于动荡时期,断断续续之间也有些同事辞职,甚至新闻编辑吴世祺最后也“卦冠而去“!
当时担任副手的我,被总编辑钟松发提升接任为新闻编辑,薪酬也获得调整约10巴仙。(当时行政人员的加薪全部被冻结,我能获得薪酬调整已算是万幸了!)
我留下的副新闻编辑空缺,则由记者叶寿权出任,但过了一段短时间他也辞职过档其他报馆。
新明人才外流,谣言也四起,当时就传出NST集团准备要关掉新明日报,同时也有风声说陈群川会向NST集团买回新明日报。
在接近年尾之时,时任新明日报首席执行员(CEO) 特别召集全体职员出席一项汇报会,除讲解新明的财务状况之外,也澄清谣言声明只要员工不放弃,NST集团绝不会关闭新明。
#肯尼迪名言反效果
汇报会结束之前,他引述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句名言:Ask not what Shin Min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Shin Min. (别问新明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自己能为新明做什么!)他把原文的国家(country) 改为新明(Shin Min) !
此言一出,全体愕然,许多原本已在另寻出路的同事,对这番话更是感到已无前途,对新明绝望了!
翌早我上班时,看到桌面上已有四丶五封辞职信。他们扣除年假补假之后,第二天就可不来报馆,连一声道别的话也没机会说……。
#待续……


Saturday, August 14,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六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六篇:老总订酒席请同事

新明接受酒家以对账方式(contra)付还广告费的权宜措施,反应并不十分热烈,可能基于“不吃白不吃”的心态,总编辑钟松发则几乎每个月都帮衬订购一席,邀请同事聚餐。
他邀请的同事除我之外,尚包括六丶七名平时谈得来的同事包括广告招徕员,有时他也约了2名公司医生,共醉一番。
这2名锡克籍医生的酒量惊人,喝起洋酒如喝唐茶。有次轮到他们请客时,他们带来10瓶“蓝带”,我们就干了6瓶半才兴尽而散。
当年没有实行饮酒禁驾车的法令,所以喝起酒来特别欢畅。
#4年稿费一次清
有一次我们在酒家饮饱吃醉后,聊起专栏稿费的问题时,提到当年有家报馆在支付稿费时的大度。
这家报馆有一个专栏(约六丶七百字)是轮流让记者撰写,轮值的记者当天的工作就只是写这篇专栏,而且另有稿费20大元。
对此,我们羡慕得很,因为我们在新明写专栏是没有稿费的,而且须在工余时间撰写。这时,有位广告部同事趁热打铁,揶揄新明非常刻剥,并为我打抱不平,因为我写了近4年的专栏,一分钱也没拿过。
当时带着一点酒意,众人异口同声向总编辑“挑战”,结果总编辑准许我提呈申请,唯一条件是我要请一桌酒席。
翌日回到报馆,我立即从资料室找出见报的专栏约200篇,复印整理后交给总编辑签准,惟他把每篇稿费改为15大元。
过后我履行诺言,买了一桌1000块钱的酒席,扣掉公司给予的25%折扣须付750,再加上一瓶250大元的XO洋酒。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大方的一次请客,拿了稿费付还1000块钱给报馆后,我还剩下千多块钱呢!
#待续……

Friday, August 13,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五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五篇:酒家对账卖酒席

1992年新明爆发的工潮(纠察及集体拿病假)虽然平息了,但是后遗症仍在发酵中,不少同事都在另谋出路,只要搭对路就立即丢信了!
新明的报份及广告收入依然逐渐滑落,一些尚拖欠广告费的商家,不但不再登广告,所欠的债款能拖则拖。
隆市数家酒家也趁机效仿新明过去向百货公司以对账(contra) 方式付还广告费的做法,而酒家的对账“货品”就是酒席了!
为鼓励同事或朋友订购这类酒席,新明同意给予25%折扣,宁可收回另75%的现款。
#同事订4桌婚宴席不付账
记得有位同事当年正好结婚,于是他通过报馆向其中一间对账的酒家订购4桌酒席,从中每桌节省了25%。
过后,这位同事辞职时竟然过桥抽板不还酒席费。除此之外,他也拖欠合作社的1500多令吉没还清,连累为他做担保的我及总编辑钟松发要替他还钱,一人一半要还750多块钱。
(当年,凡NST集团的职员均可向集团的合作社借贷3000元,不过须由2人担保)。
总编辑将合作社的追债信交给我,付上字条要我设法找到他,并爆粗的在字条末写了一句“他妈的”,显然盛怒得很!
总编辑过后也在新明刊登一则寻人启事,促这位同事联络财务部清还两条债务,但这位同事脸皮够厚,消失无踪了!
好几个月后我终于联络到他,他答应还清给我,并要了我的银行户头号码,但他还是没有兑现承诺,这笔账就一直拖到今天!
#待续……







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四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四篇:纠察行动的背后因由

当年新明日报的两个职工会(NUJ分会及NUNW分会)的会员,如此激愤的采取纠察及集体拿病假行动,原来背后是有因由的!
事发时我脱离职工会已3年多,而且以我副新闻编辑的微小身份,根本无资格参与劳资谈判,所以对职工会的活动也不甚了解。
最近,我与一位当年领导新明NUJ分会的前同事聊起时,终解开了当年职工会会员激愤的因由。
首先,事件的导火线是与劳资集体合约(collective agreement 简称CA)有关。
劳资合约向来是每三年调整一次,但自80年代末起资方就一直在拖,似乎无意与职工会谈判新的合约。
接着,1992年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又是劳资双方就年终花红或奖励金作出决策的时候了。
在劳资谈判桌上,资方以很坚绝的语气表明只能派发100块钱给每一个员工过年,算是资方的体恤。
#资方:乞丐没得选
劳方认为数额太低难以接受,于是再三恳求资方提高一点。此时,资方首要代表语气不善的说:Beggars have no choice!(乞丐没得选择)。
接着资方另一代表也说:你们要就要,公司给的就是这么多!你们可以不拿,也可以捐出去……。
资方代表的这番谈话立即引起两职工会会员的极度反感与失望,随着就催生了纠察与集体病假之行动。
随后不久,另一波的辞职浪潮又来了!至少5名采访部记者丢信,有者过档去了其他报馆,有者则离开了报界。
#待续……

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三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三篇:新明职工会会员纠察

新明日报第三次搬家了!这回搬迁的新家,就在孟沙路后面的NST集团Balai Berita大厦3楼!
新的报事处带来新的气象,已完成中文电脑课程的新明编采部同事,准备在新的工作环境大展掌脚,而此时士气也大有重振之趋势。
但是,万万意料不到的是,这却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接近1992年时,劳资关系闹僵了,随后触发一场新明有史以来最为激烈及严重的工业行动---picketing(纠察)!
新明的两个职工会(NUJ分会及NUNW分会)的两百余名会员,连续两天于午餐时间,在Balai Berita大厦外面排列及手持大字报标语,向资方表达抗议。
#集体病假停刊一天
职工会的纠察行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后,另一轮更为激烈的抗议行动随后而来-----全体职工会会员突然在同一天集体拿病假。
这一天的集体拿病假行动,导致当天的新明无法出版而停刊一天。
当时,我和几个正副主任级的行政人员只能“你看我丶我看你”,无计可施。
记得在下午约4点,总编辑钟松发终于百般无奈的叫我和摄影主任温华达,出去外面“探望”请病假的同事。据他说“atas”对此事很震怒,并要加以追究。
我们只好依照吩咐敷衍行事,漫无目的的驾车兜风,最后还是前往士拉央“探望”了一位采访部女同事,算是交差了!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办事处后,总编辑并没有追问,只是宣布新明停刊一天!
#待续……





Tuesday, August 10,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二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二篇:新明开始电脑化

踏入九十年代,中文报电脑化的时代来临了!
1991年下旬,新明编采部同事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操作,同时公司也设立植字部,训练一班专门操作中文打字机的同事,应付新时代的到来。
(排字部的黑手党“执字粒”年代,终于被时代淘汰了)!
为应付电脑化,公司斥资庸用一家电脑公司,并由电脑公司安排专员到来开班及讲解,确保操作顺畅!
新明编采部采用的电脑打字系统有两种,一是拼音输入法,二是王码输入法。
我初期是学习拼音输入法,为弥补对拼音的认知不足,还特地买了一本厚厚的字典供查阅。结果,练习学打一篇稿,化了一个多小时才打出两行字!
随后把字典丢在一边,改学王码输入法。虽然我要重新认识更多的简体字,但王码的部首输入法比起拼音输入法,更容易上手,一千字的文稿不需一个小时就完成了!
#搬入Balai Berita大厦
当众同事都能掌握电脑操作后,新明的另一个时代来了----全体员工搬离曾“驻扎”5年多的孟沙路,正式迁入NST的Balai Berita大厦3楼。
随后不久,这座大厦新建的十层泊车场也开放,解决了员工多年来面对的泊车困扰!
记得当时的泊车费是每入一次收费1块钱,不论进出次数,月票则30块钱,有固定的泊车位。
#待续……



Monday, August 9,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一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一篇:CEO发“告员工书”

搬入孟沙路office后的数年来,新明劳资双方都因为年终奖励问题而闹得很不愉快,员工的士气也大受打击!
初期,新明尚能采用过往的“旧招数”,派送购物券代替花红的应付方法,但接下去甚至只能派100块钱的红包过年吧了!
报馆也准许员工预支半个月薪水过年,之后在每个月的薪水里,分六期扣除清还。
1989年1月新年来临前,新明的两个职工会(NUJ与NUNW分会)与资方又见面,而这次的谈判方式是要求资方发出“某个数额”的奖励金,让员工度过农历新年。
尽管如此,资方态度强硬,坚持不会发出任何额外款项给新明员工,意味着全体员工又要再次过穷年了!
为稳定军心,时任新明首席执行员聂依布拉欣随后在1月16日发出一份《告员工书》,讲述公司近年来的亏损,包括1985年亏220万丶1986年亏260万丶1987年亏160万及1988年亏220万等。
他在信中说,新明的职工会领袖虽然再三恳求公司分发一些数领奖励金给员工过年,但从公司的财务状况来言,根本无现金应对,实是无能为力!
他在信中也提醒员工,若不是新海峡时报协助,新明早就因连年亏损而关门大吉,因此他希望员工珍惜及更加努力工作与作出一些牺牲,协助公司渡过难关。
这封《告员工书》发出后, 反而引起反效果,多名资深职员纷纷丢信,掀起一阵辞职浪潮。
首席执行员见势不妙,再度在3月24日发出第二封《告员工书》再作出一番解释,同时反驳公司会在6至8个月后关闭或被接管的谣传,希望能安抚军心!
#待续……

Sunday, August 8,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十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三十篇:新明的一场喜一场悲

在孟沙路新明office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两件难忘的事,一场是喜一场是悲!
喜者,有位同事买大彩(俗称福利部彩票)时,刮中一辆国产车;悲者,有位同事不堪工作压力,跳楼轻生!
当年,报馆女同事林清红(我们笑称她是林青霞),为帮补家用私下有代理大彩兜售给同事及朋友。
某日,她忙里偷闲时拿出大彩让我们选购,当时我正忙着要她迟些交给我,而在我附近的杜姓同事则随意抽拿头5张。
当他刮开“即刮即中”的贴纸时,赫然现出一辆国产车。消息立时传开,报馆同事都为这名幸运者喝彩!而令我们气煞的是,杜姓同事没有驾驶执照,结果奖品卖给他人了!
#警告书触发悲剧
至于悲剧的同事是广告校对员梁金水,导火线是因他接到广告经理发出的show cause 信函,要他解释为何不被开除。
事缘某日外坡办事处的一名广告部同事投诉总部,指广告上的错字没有被校对而客户不愿付款,广告经理调查得知负责校对这则广告的同事是梁金水,于是发出最后警告信。
据知在此之前,梁金水已接到2封警告信,但平日沉默寡言的他不予理会,直到接获第三封信时才向NUJ新明分会投报。
#职工会指责不合程序
职工会代表他向资方交涉时,指责资方在没有事先经过内部调查就发出警告信,乃是不合程序之举,有关警告信应视作无效。
正当职工会有信心可解决此事时,性格非常内向的梁金水某日上班时,竟有人对他说:你的事件已经没得救了!
就在那天中午他出去吃午餐,事后没有回来office,后来有人过来通知说他在蕉赖一座组屋跳楼自杀!
据知梁金水已有女朋友并准备近期结婚,所以他很担心会被开除失去工作,但是万万难料的是,事情尚未有定案他竟然想不开而就此结束自己的性命!
#待续……

Saturday, August 7,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九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九篇:新明小开本失败落幕

新明日报在面对亏损状况下,于挣扎求存之中再作出另一个大胆改革,就是在1989年打破传统,把新明改为小开本报纸(tabloid paper) 。
国内的报纸除了英文报的The Star(星报)丶Malay Mail(马来邮报)丶生活报丶民生报等是以小开本面市之外,中文日报向来都是以大版处理,因为它们认为小开本就是小报作风。
这回新明突破中文报框框大胆作出改变,显然希望能从劣势中杀出一条血路!
新明改革为小开本(tabloid) 时,虽然自吹自擂的说“阅读更便利” ,但却得不到大部份读者的认同。
反之,新明小开本在报摊上与生活报丶民生报等小报摆开售卖时,也随着变成了小报,报份不增反跌。
反观英文报,The Star和Malay Mail同样是小开本,但她们的报份当年非常畅销。
为何中文日报改为小开本,却无法如英文报一般取得优势发展呢?追根究底,这应该是华社的观念有别吧!
与此同时,改成小开本的新明在原本已萎缩的广告收益方面,变相的减少了一半,因为一版小开本的广告费,不可能与原本大版的相同。
商家也不会因为小开本价格便宜了一半就登多点广告,并会因麻烦要另外做版应付新明,反而改变主意宁可不登,打乱了管理层的如意算盘。
#承认失败恢复大版
记得当年(1989年12月)我与主笔林放被派往合艾采访马共放弃武器斗争的和平协议时,新明就是以小开本方式呈献这些新闻,但其呈献方式很难表达出现场的气势。
小开本基于版面局限,编排方面很考编辑的功力,若编辑无法大胆利用标题图片呈献,它的视觉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引不起读者的共鸣!
小开本推行了约一年,最终新明不得不承认失败,决定取消并恢复以往的大版,但此时已流失了不少的读者与报份了!
#待续……

Friday, August 6,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八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八篇:新政策图脱困

新海峡时报集团(NST) 收购新明日报及将之搬迁到孟沙路以来,在面对业绩欠佳的情况下,极力推出多项措施以图摆脱困境!
当时,新明除了要面对被抹黑为马来人及巫统报纸之外,更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要在双重围攻之中脱困,确实不易。
新明采取的其中一个措施,乃是广告分区管理,希望能够集中火力取得更好成绩。
在广告分区管理之下,负责A区的甲广告员,不得在B区活动。同样的,乙广告员只能集中火力在B区招徕广告,不得越界到A区。
虽然新明广告员对这项新政策极之不同意,但报馆一意孤行,因为她认为此政策在NST集团深具效益,同样也可以在中文报推行。
另一项措施乃是打破中文报“传统”,不准记者招广告,理由是避免记者与广告员因争夺客户而引起利益冲突,虽然此类记者不多。
管理层以管理英文报的方法来管理新明,但他们却忽略了不少的社团广告,
都是靠记者的人脉关系得来的。
虽然记者的“额外财路”被断,但也造成社团广告的来源断层,损失的还是报馆!
#升职脱离职工会
在1988年5月,随着新闻编辑梁景棠退休后,采访部架构略有变动,吴世祺接任为新闻编辑,而我则被调升为副新闻编辑。
新明的职位调升在“传统上”是以年资作为考量条件之一,但由于比我年资深的两位同事都拒绝被调升,所以总编辑钟松发就找上了我。
当时我是NUJ新明分会秘书,最初也不愿意调升,无意退出职工会,因为条例规定一旦升职为行政人员就不许参与职工会的。
最后,我还是被总编辑说服,终把心一横决定接受新的任务,也自此退出NUJ了!
#待续……






Thursday, August 5,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七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l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七篇:新明被抹黑是巫统报纸

新明日报被新海峡时报集团(NST)接管后的首两三年,报份与业绩仍在挣扎求存,在踏入1988年时形势更为恶劣!
这时,市面上开始有人造谣破坏,甚至派发传单,刻意抹黑新明日报是一份由马来人及巫统控制的报纸,致使新明报份更加受挫。
在八十年代中文报百花齐放,屈指一算单是西马就有8家,即:南洋商报丶星洲日報丶星梹日报丶建国日报丶中国报丶光华日报丶通报及新明日报。
众多中文报抡夺有限的华社市场,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当年有些报馆甚至不惜以下三滥手段及展开削价战,以求压倒打击对手,所以有人蓄意抹黑对方是不足为奇的。
其实,早在这类造谣抹黑出现之前,新明已以行动来证明她是一份为华人发声的中文报。
新明的新闻及特写都注重以华人口舌为主,以证明编务没有受到NST管理层的干预与指示。
钟松发接任总编辑后,推出一个华人寻根的系列报导,成为第一家领先推出这个系列的中文报。
#爱心之夜留下佳话
新明较后也因机缘巧合,在主笔林放的穿针引线之下,与一班有意为华文敎育出钱出力的华社人士,协办《爱心之夜》慈善晚宴。
这项晚宴目的,是为华文小学筹募基金,以协助华小增设硬体设备或修复校园等。
每年的爱心之夜都能筹到好几万,在往后数年也成为了新明的压轴慈善活动,让不少的华小受惠!
《爱心之夜》也创下2首脍炙人口的粤语掺和华语饮酒歌,歌词之一:“我哋齐齐胜,真高兴,大家一齐饮胜!”。歌词之二:“谁敎我瞎了眼睛爱上你,啊啊啊…再来一杯我也湿湿碎!”。
新明也开辟万字专栏,除邀请金包银及穿云客供稿之外,总编辑钟松发也以万客的笔名参与。
这个万字专栏深受读者追棒,但数年后被内政部以“鼓吹赌博”的指控而被令停止刊登!
#待续……


Wednesday, August 4,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六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六篇:NUJ总会设听证会查究

NUJ总会主席兼CAJ会长被指涉嫌电话骚扰日本女协调员及非礼女学员的指责,非同小可,吉隆坡NUJ总会对此事极度关注。
虽然参与NSK-CAJ研修课程的3名大马学员尚未回国,时任NUJ总秘书吴继宗已密切与日本NSK联系,并等候我们回国作出汇报。
在课程结束的一天前(7月9日),我和许春前往NSK总部呈交我们最后一份评估报告时,NSK主管Mr Nomura邀我们进入他的办公室。
他说他已收到大马NUJ总会总秘书的信函,并问我们应如何处理,我们则认为应交由NSK处理。
随后他说,既然Yazid已向其中一名女协调员道歉,所以NSK不再追究。至于另一名女协调员的事件,他认为这是她在公司工作时间外与 Yazid发生的私事,所以与NSK无关。
针对另一项事件,他认为应让有关的女学员去解决,NSK也不会插手。对NSK来说,有关事件已close case 了!
#女学员放弃供证
7月11日我们返国,随后NUJ总秘书指示我们呈交报告。NUJ总会也决定召开听证会听取双方的证词。
虽然NUJ总会多次联络有关女学员要求她出席听证会,但她最终放弃供证,NUJ总会也无能为力了!
在听证会尚未有结果之前,Yazid突然被马来西亚前锋报开除,他不服而交上法庭处理。
据知法庭的判决是开除行动不合理,同时谕令报馆立即让Yazid恢复原职。Yazid返回报馆服务,过后不久他才辞职从商!
#待续……

Tuesday, August 3,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五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五篇:会议了解非礼指责

我们15名NSK课程男女学员在6月24日乘坐子弹火车前往京都时,途中已有人奔走相告约定在傍晚召开会议。
在抵达广岛湾(Hiroshima) 一个称为宫岛(Miyajima Island) 的岩庄(Iwaso) 后,会议在晚餐之前召开,CAJ会长兼NUJ总会主席Yazid Othman也受邀列席。
这个会议的召开目的,原来是有学员收到投诉,指Yazid在深夜时刻电话骚扰2名日本女协调员。
Yazid对此在会议上解释乃是误会,因为他拨电给女协调员,目的是要把一些早前合拍的照片交给她们。
他极力否认有骚扰的意图时,其中2名来自同一国家的女学员反应异常强烈,多次声称不会尊敬他的为人。
会议经过一番讨论后,Yazid最终同意向有关日本女协调员道歉。
过后,当Yazid离开会议后,反应强烈的其中一名女学员才声称她在电梯被Yazid非礼。
#Yazid声称没有意图
针对此指责,Yazid事后解释他并没有意图。他声称当时他参加晚宴后步入电梯要回房之际,该女学员也步入电梯。
他说正当两人在电梯时,他发现她突然似乎昏晕要跌倒,于是他就很自然伸出双手从后抱着她,免得她跌倒在地。
他声称此举可能让对方误以为他是非礼她。
不过,女学员声称当时她虽然在晚宴上有喝了点酒,但她感觉到对方从后抱着她时,她能感觉到对方的手指有收紧的动作,她立时意识到这是非礼。
此事曝光后,我们对该名女学员之前异常反应,终有了一个答案!
#待续……

Monday, August 2,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四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四篇:女学员异常举止引猜疑

NSK-CAJ研修课程于6月1日启动后,
进行到半途之际突然出现“怪现象”,其中一名女学员的举止,令其余14名学员感到事不寻常!
这一天(6月11日),我们准备前往北海道而在一间餐厅吃午餐时,以贵宾身份参与行程的CAJ会长兼NUJ总会主席Yazid Othman步入坐下。
这时,坐在他对面的一名女学员立即起身离开,午餐也不吃了!
我们初时不以为意,以为她可能不习惯和陌生人面对面的吃东西,或可能她突然有急事要离开。
数天后(6月16日),我们前往全国环境研究学院参观,众人都挤入电梯准备上楼。
在电梯即将关门时,Yazid 及时赶到,匆忙间就挤入电梯。
此时,该名女学员立即冲出电梯,宁可一人站在外面等第二轮。
当时我们都深感愕然,觉得事情不对劲,但无人敢问。
尚有一次是坐巴士前往旅游景点,该女学员见到Yazid进入巴士后,她立即起身刻意坐在最后的座位。
#异常举止与Yazid有关
接而连三的发生这种怪现象,我们各人心里都知道事出必有因,Yazid和那位女学员一定有蹊跷。
Yazid因为身为贵宾,所以特别被安排住在帝国酒店,他只有在参观工业机构丶或旅游或晚宴时,才会与我们在一起,至于课程他是没有参与的。
直至6月24日,终于有学员要求召开会议,我们15名学员全体出席,Yazid也受邀列席。
事件的前因后果,终告浮出水面了!
#待续……



Sunday, August 1,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三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三篇:了解日本家庭的生活

NSK-CAJ研修课程来到第27天时,思乡之念开始炽热了,但还有13天才结束,只好自我压制了!
在这一天,我们15个学员都被安排参与一个称为Home stay programme的项目,每个学员各自被日本家庭“领养”一天,以深入了解日本人的家庭生活。
我被安排入住NSK职员Satoshi Sawada的住家。后来我得知,Sawada是在NSK普通事务部服务,上班才2个多月。
1987年6月27日的傍晚,在Sawada及另一名NSK职员陪同下,我们乘搭快铁前往横滨的金泽文库(Yokohama的Kanazawa Bunko) 一个乡区,路程一个多小时。
日本人的住家不大,但布置精致,门前必然种植一些花花草草,给人优雅美观的视觉。
Sawada是与父母及妹妹同住,他每日都乘搭地铁上班,来回路程算起来也耗时三个多小时。这乃是日本公司职员的缩影,许多日本人上下班时间有好几个小时都是耗在路程上。
当晚,Sawada母亲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我与他们一家四口享受着“家庭之乐”。
Sawada的父亲尚准备一瓶大支庄的清酒(sake)。我只浅饮,因我知道sake的威力,因为之前在遨游鬼怒川时曾经尝试过大醉的滋味。(翌日被告知Sawada的父亲把整瓶清酒喝完了,结果醉到天亮还没醒)。
当晚我们的沟通宛如“鸡同鸭讲”,惟在日英字典丶写汉字及肢解语言的协助下,总算弄明白彼此间要说的话。
#入选纪念册
这段经历我当功课交了给NSK,在毕业典礼那天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被选入纪念册里,另一篇则是来自泰国曼谷邮报的专题记者Sanitsuda Ekachai。
NSK在每年的研修课程结束后,都会出版一份纪念册,把各国学员的学习报告纳入,同时也从15人呈交的home stay programme报告中挑选2人的作品。
我的报告能被纳入,自有一番荣誉感,也自认为没有辜负NUJ总会总秘书吴继宗对我的期望!
#待续……

Saturday, July 31,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二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二篇:40天行程紧凑

在日本参加NSK研修课程的40天里,我们的行程与节目相当紧凑,白天忙完听课和考察后,晚上就要自个安排时间做功课撰写报告了。
今年第10届课程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与区域和谐相处”,所以学员们关注的,都是与环境有关的工业。
众多节目中,我对东京市区的地下空气过泸净化过程印象最深刻,这个系统缓解了这个拥有近3千万人口的大都会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
作为报界代表,参观当地的报社是必修课程之一。在大坂(Osaka) 我们参观了3家报社,即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 )丶每日新闻(Mainichi  Shimbun) 和读卖新闻(Yomiuri  Shimbun) 。
日本报纸的读者人数和规模之大,我们望尘莫及,特别是读卖新闻,她的订户就占了90%以上,报份也达近一千万份,见证了日本人阅读率之高。
尽管课程紧凑,但也有放松的日子,那就是景点旅游。40天里我们去过的地点包括北海道札幌丶京都丶Hakone湖丶广岛和平纪念馆丶乘船参观兴建中的本州-四国大桥(Honshu-Shikoku Bridge) 丶迪士尼乐园等地,见识当地的民风与发展。
星期天则自由活动,个人可以到处跑,东京的地铁交通便利,只要一图在手就不会迷路了。
40天的课程分为两部分,上半部是由NSK 负责安排,下半部则由外国新闻中心(Foreign Press Centre-简称FPC) 协调及安排。
陪伴我们在一起的,包括我们的首要导师Chujo Watanabi及NSK与FPC派出的协调员Mr Hoshiyama丶Miss Kayo丶Mr Akira  Suzuki丶Miss Izumi及还有好几位。
#待续……





Friday, July 30,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一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一篇:赴日参加40天NSK课程

自我从事报业生涯以来,在初当记者的十余年里一直都是职工会的活跃会员,除参与职工会活动之外,在新明NUJ分会也曾担任多届分会秘书。
不过,我对NUJ总会(大马新闻从业员职工总会)推动的其中一项常年活动,不甚上心,更不曾刻意的要参与。
这项被NUJ总会视为重要常年活动之一,就是每年选拔3名会员参加在日本举行的NSK研修课程。
这项常年研修课程,是由日本新闻出版人及编辑人协会(Nihon Shinbun Kyokai - 简称NSK) 与东协新闻从业员联合协会(Confederation of Asean Journalists-简称CAJ)联合主办。
参加者是来自5个东协国家的15名男女学员(互称fellows),他们都是由各自的职工会筛选。
隶属CAJ的5个NUJ会员国是马来西亚丶新加坡丶泰国丶印尼及菲律宾。
课程于1977年举办以来,初期是为期2个月,直至1987年第10届时缩短至40天。
在这一年,NUJ总秘书吴继宗一直鼓励我报名参与,初时我因家庭问题还有犹豫,直至问题安排好后决定申请。
在经过一番考试之后,我终于过关,另2名参与者是星洲日報副采访主任许春及NST集团旗下每日新闻的助编Hanafiah Samad。
#NUJ全国主席以贵宾身份参与
以示隆重及庆祝第10週年纪念,主办当局特别邀请CAJ会长随行观察,而踫巧的是,时任CAJ会长也是大马NUJ总会时任主席Yazid Othman(来自马来西亚前锋报)。
(意想不到的是,Yazid的参与事后却传出一场桃色风波,容后详述)。
1987年5月30日,我们4人提早一天乘搭日航直飞东京,开始40天的课程(6月1日至7月10日)。
抵达东京后,我们被安排入住日本亜洲中心(Asia Centre of Japan),而Yazid以贵宾身份入住帝国酒店(Imperial Hotel )。
我们住宿的房间非常狭小,只容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书桌。还好,由于我们的房间日租5000日元(马币约85令吉),所以设有洗手间,日租便宜点的就要去楼下的公共浴室了!
在东京居住期间,我们获得主办当局发出的每日津贴13500日元(马币约220令吉),用作支付房租丶餐食及交通等费用。
如果不大饮大食,每日津贴都会有剩余,在结束40天课程后学员也可省下一笔钱回乡呢!
#待续……




Thursday, July 29,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十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路/NST年代(1985-1995)
第二十篇:新明总编辑换人

新明编辑部的变动终于来了!新明高层决定更换总编辑,把巫文每日新闻(Berita Harian)的副总编辑钟松发,调任为新明日报总编辑兼总经理。
每日新闻是NST报业集团旗下其中一家日报,另4家日报是新海峡时报丶马来邮报(Malay Mail)丶大都会日报(Harian Metro)及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这5家日报同处在Jalan Riong 的"Balai Berita大厦。
钟松发在每日新闻服务多年,是集团里极少数懂中文的资深报人。他60年代开始活跃于马来文坛,出版的各类书籍包括《普及词典》(Kamus Am)及多本学生马来字典。
钟松发的调任,即时架空了原任新明总编辑钱博,他极之不满而事后向职工会求救,最终在“高人”指点下向一名擅长打工业案件的律师求助。
#卸任总编辑要起诉NST
他接纳律师的意见,决定在辞职后再向NST发出律师信,声明会以constructive dismissal(建设性解雇)为由采取法律行动。
在1967年工业关系法令下,任何雇员若认为自己是因受到雇主的行动对付而又在别无选择情况下必须辞职的话,他是有权起诉雇主违反雇用条约,即使他尚未正式收到解雇信函。
这场纠纷在工业法庭获得庭外和解,据说NST付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赔偿金圆满解决了此事!
#待续……



 

Wednesday, July 28,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九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孟沙/NST年代(1985-1995)
第十九篇:新明第二次搬家了

新明日报在怡保路Batu Complex“居住”约6年后,终于第二次搬家了!
新明新的办事处暂时设在孟沙路一排商店的单位,与NST新海峡时报的Balai Berita(新闻大厦)相隔一条马路,即是在南洋商报总部的后面。
据说,这座四层商店是南洋商报的产业,NST因有计划增建泊车场,所以新明只租用商店的三层作为office。
新办事处带来新的问题,最令我们有车代步员工头疼的,就是泊车问题。这里一带很难找到泊车位,往往情急之下只好把车停放在大路边,双重泊车更是常见,中交警三万也是常事。
新办事处的大门是向着孟沙大路,我们每次泊车时都交代接线员,一旦从玻璃门看到外面有交警到来写三万的话,必须立即通知我们“走鬼”(移车) 。
(这个泊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直至多年后NST扩建一座十层泊车场后,我们就搬入NST大厦三楼,舒解了这个问题)。
新明的编采部搬迁后,采访部只略有变动,原任新闻编辑林放被升为主笔,而新闻编辑则由梁景棠接任,副手是吴世祺及张金枝。
至于编辑部仍然由钱博担任总编辑。副总编辑的职位自从郑玉祥数年前在Batu Complex患病去世后,就一直悬空。
所有同事岗位没变,感觉上就只是换了上班地点而已!
#我最钦佩的资深报人之一
在这里我认识了两位从NST调过来的Mr Liew,一位是管发行部,另一位是管会计部。
这位管会计部的Mr Liew是一名特许会计师,多年后他出任南洋报业集团总营运长兼中国报总执行长,之后再受委为南洋报业控股总执行长,并于今年5月再被世华媒体委任为其中一名执行董事。
他就是廖深仁,我最钦佩的资深报人之一!
#待续……

Tuesday, July 27,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八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八篇:NST收购新明

1985年6月,新明日报易主了!陈群川终于脱手结束新明在怡保路的时光,换来的是新海峡时报(New Straits Time--简称NST) 的年代!
陈群川离开云顶高原后,于1977年受到时任马华总会长李三春的赏识,委任为马化控股董事经理,自此之后他极力推动华社的经济凝聚力,取得“经济奇才”的雅号。
他向中文报进军,相信也是朝向这个目标,至于为何选购新明日报就不得而知了!
他同时也从政,代表马华三度中选为国会议员,包括劳勿区(1978年)丶白沙罗区(1982年)及务边区(1986年)。在马华党争时,他当选为马华总会长。
可惜在1986年,他因涉及新加坡新泛电案件而惹上官非,事后在新加坡被控及坐牢2年。(直至2012年,新加坡退休主控官格林奈Glenn Knight 在其新书中承认错误提控陈群川,并形容这是一宗“政治冤案”) 。
陈群川选择把新明脱手给NST集团,据悉是因为他深信只有恁藉 NST的财力与物力,才能让新明生存下去。
当年报坛也传言,指新明脱手卖给NST之前,曾有某家日报的代表向新明接洽收购,但新明开价2000万把它吓跑了!
事后探知,新明当时是欠债2000万,所以新明开价2000万应该是误传,相信是有关债务的数额吓走对方。
据知NST接管新明时,条件之一是吸纳这笔债务,至于售价就不清楚了!
另一个脱售条件,乃是陈群川及新加坡股东仍然保留新明17%股权。
#新明首位首席执行员(CEO) 
董事部重组后,新明首次有了一位首席执行员(CEO) ,他是NST的一名高层拿督Zakuan,据称他也是促成NST收购新明的最大功臣。
NST是马来西亚“舰队集团”(Fleet group) 属下集团所收购的报纸。“舰队集团”是马来西亚官方经营的“国营企业公司”。
我与同事们都乐观看待这次的改变,因为我们相信虽然NST是马来人掌控的集团,但恁着它的财力必能善待新明的员工。
随后我们告别了Batu Complex,搬去孟沙路开始另一段新旅程了!
#待续……





Monday, July 26,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七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17篇:笔战的来龙去脉

新明日报新任董事经理(MD) 顾兴光与职工会主席的一场笔战,是有一段来龙去脉的,而最主要起因是职工会的尊严受到严重损伤!
当年(1984年)我是担任新明NUJ分会秘书,原本一场由资方发起的“特别会议” 却因草率处理及莫视职工会的代表性,逼使会议展期。
事后,我代表职工会致函资方表达两个职工会的抗议,从有关公函则可了解事情的始末了!
#启者:“本两工会曾在九月廿五日接获来函,邀请本两工会在十月一日下午二时半出席一项“special meeting between NUJ丶NUNW and the Management”。
“本两工会甚重视这项特别会议,并且依时赴会。但是,令人不能置信的是,在会议室中的席位几手全部由资方行政人员填满,以致本两工会负责人处于“敬陪末席”的地位。
“这种安排完全无视本两工会的尊严,使“特别会议”失去意义。
“本两工会负责人虽多番通过电话给人事经理重新安排席位(资方及工会各坐一边),可是有关要求不被接受,以致特别会议被逼展期。
“特此致函对这种不适当安排提出抗议,并希望资方加以检讨及确保以后不会重演。”
随后,笔战的源头来自董事经理顾兴光。他借题发挥冲着新明NUJ分会主席黄廸而来。
他恶言批评黄迪是“劳资关系的绊脚石”,黄廸不甘示弱,因此一场董事经理与职工会主席笔战就此触发,演出一幕劳资闹剧!
#待续…… 

Sunday, July 25,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六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六篇:新任MD与职工会笔战

踏入八十年代中期,新明日报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应该是1984年,新明的股东架构有变,马六甲富商林金树注资接管新明后,董事经理(MD) 换人,由前社正党党要顾兴光接任。
顾兴光是从政者,也是前报人,作风强硬,他担任董事经理后无法与职工会合作,甚至有一次因为劳资谈判的椅子坐位问题,竟然与职工会领导人引发了一场笔战。
他与职工会代表的文章,分别贴在公司及职工会的佈告栏,针相对锋变成一场闹剧。
新明在财务上虽然出现困难,但劳资双方在应付员工花红问题上,可谓费尽了心思。
有一年在无现金分发花红之下,资方同意通过广告费对账(contra) 方式,发出购物券给员工(依照员工的一个月薪金数额),让员工前往有关百货商场(广告客户)购买货物过年。
#购物券当花红
至于每年另发的员工红包,也改以送两支洋酒代替。
记得这一年是我购物最慷慨大方的一次,在商场任由老婆随意选购所需物件!
随后,新明也变相的成为了“杂货店”,许多刊登广告后不付现款的客户公司,获准以对账方式供货,而后新明则以25%的折扣将货物转售给员工或其他有意者,从中套取现金,并也阻止了烂账的发生。
这个对账方式无法解除新明的财务困境,资金流动依然出现严重问题,记得行政人员的薪金有好几个月被拖欠迟发,不过职工会员工则无影响。
由此可见,新明的财务状况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待续……

Saturday, July 24,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五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五篇:杯葛行动导致年宴停办

年宴是新明日报搬入Batu Complex新总部之后,推行的另一个激励员工的常年活动!
之前,新明已设立一个体育俱乐部,以让员工在工余时间有更多悠闲空间,从而促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在年宴晚会上,报馆也颁发奖励金表扬表现良好的同事。年宴连续举办约三四年,每年出席的同事非常踊跃。
直至有一年,劳资双方因花红问题掀起一场风波,随后就不再有年宴了!
年尾红花已成为劳资纠缠的课题,在新明业绩走下坡后,花红问题就一直纠缠着劳资双方。
某一年劳资谈判破裂,报馆以亏损为由不发花红。
这项谈判结果引起员工的不满,最终在新明NUJ分会代表再转向董事经理陈群川力争之下,获得资方发放一个月花红。
过后有传言指当时已从政的陈群川,是向银行借货40万来应急。
接下来的另一年终于出事了!也是花红引起的纠纷。这次两个职工会在极度不满的情绪下,发动全体会员杯葛这次的年宴。
资方对NUJ及NUNW职工会会员的杯葛行动,非常震怒,翌年起立即停办了每年的年宴!
#待续……



Friday, July 23,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四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四篇:收购亦果拖累新明

新明日报业绩滑落的另一个可疑导因,被相信是因经济状况受到英文亦果日报的拖累以致!
陈群川入主新明日报后雄心勃勃,八十年代初收购了英文亦果日报,并将原名The Straits Echo改名为The National Echo。
当年有传闻指陈群川有意搞“报业王国”,收购亦果是继新明之后的第二步,甚至也有传言指陈群川已在万宜物色了一个印刷厂工地。
新明迁入怡保路Batu Complex后不久,亦果日报也在新明总部的对面一排商店单位,设立其总部。
新明NUJ分会密切关注亦果的动向,在探听之下发现资方是以高薪招兵买马,从其他英文报挖角。
据知,当时的新闻编辑就是亦果从星报挖角过来(他也是我在星报时的前上司),其月薪高达3500令吉,采访主任也有2500令吉。这样的高薪新明拍马也追不上,同样的职位待遇就相差了一大截。
#亦果脱售于林庆金
令亦果始料不及的是,当年它遇上的强硬对手英文星报正处于巅峰状态,而星报丝毫不把亦果放在心上,甚至星报有高层高傲放话说:"I'll put it in my POCKET"! (我可轻易把它放入口袋里),意指不堪一击!
有传言指亦果在短短的数年,单单是新闻纸就拖欠新明高达500万令吉。这笔债应该是被当为烂债了!
据记载,亦果过后脱手卖给梹城富商林庆金,当年林氏也是星洲日報及星梹日报的老板。
林庆金过后因为银行债务问题,最终导致星梹日报和亦果日报于1986年相继停刊了!
#待续……



Thursday, July 22,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三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三篇:新明业绩开始滑落

好景竟然如此短暂,在接近八十年代中期,新明的业绩竟然开始滑落了!
当新明职工会(NUJ分会)被资方告知指报馆亏本时,最初根本难以相信。
在深感担忧之下,新明职工会决定追究因由,孰料从中揭发了一些惊人及难以置信的弊端。
某个午夜,NUJ分会执委接到消息后刻意前往印刷厂调查,在姐妹职工会NUNW执委的配合下,不动声色的查看厂内的每一卷新闻纸。
令人震惊的是,这批执委发现多卷新闻纸看似有被刀切割的痕迹,破口深达约一寸,如此一来,受损的新闻纸不可能用来印报纸,必须清除当作废纸。
#新闻纸疑被破坏
随后的追查也更惊人,记者与助编日常必用的稿纸据称是以一本3令吉80仙价格买回来,比外面的市价贵了一倍!
我们怀疑这些稿件都是来自印刷厂撒下的废纸。
印刷厂使用的油墨的来历也可疑,其中原因已不言而喻!
新明NUJ分会把这些弊端的照片与情况拟成一份备忘录,特前往Supreme大厦亲自呈给董事经理陈群川。
后来,我们发现这类的弊端消声匿迹了,职工会总算有扮演它的监督角色!
#待续……






Wednesday, July 21,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二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二篇:新明报份直追第一

陈群川入主新明后的八十年代初期,新明业绩标青,报份节节上升,广告收入更是可观。
新明报份当时每日达约8万,星期日更朝向突破10万份的目标,直追当时报份13万份而排名第一的南洋商报。
众多州属之中,霹雳州报份更是名列前茅,据称超过3万份。该州总代理李智德独沽一味只是代理新明,促销手法更传为佳话!
他每早都派人依时巡视各报摊,让每个摊位都可以轻易“补货”,有次远在60公里的当地代理“缺货”只十多份,但他仍然化钱包租德士送到。这种精神日复一日,报份不起都几难咯!
当年新明的口号是:“不夸第二,乃是第二”,紧密的威胁到当时的第一大报南洋商报。
报馆前景光明,员工自然干得更加有劲,在劳资双方关系融洽之下谈判三年一度的劳资合约,就顺畅得多了!
#首家5天半制中文报
在新明NUJ分会的争取之下,员工福利获得大幅度改善,当时领导资方谈判的执行董事钱健全,也采取非常开明的态度听取员工的心声。
在资方认可下,新明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5天半工作制的中文报,所有员工从今以后每两个星期休息三天。
另一项突破是员工婚假,从旧合约的7天提高至10天。新明NUJ力争的理由是人生结婚只一次,10天休假不过份,资方也欣然同意。
薪酬方面更获得调整及追算。当年我购买的第一辆二手车的头期钱,就是靠追薪买来的!
#待续……






Tuesday, July 20,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一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一篇:创立新明体育俱乐部

新office新气象,为激励同事士气及缔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董事经理陈群川发出特别指示,要员工成立一个新明体育俱乐部(sports club) ,经费由报馆一对一赞助。
广告部同事何永乐担任俱乐部主席,而我则被推选为秘书,之后我与永乐连任多届。当我出任新明NUJ分会秘书时,我变成有了双重的任务。
俱乐部初期相当活跃,除了参与及举办一些球赛活动之外,在五一劳动节或开斋节的报业假期,都会趁着大家没有上班组织出外旅游,让同事与家属同欢乐!
最常去的胜地是前往波德申海滩野餐,连续几年都如此,宛如常年活动。
除此之外,新明俱乐部也组团访问新加坡新明日报,除就两地合作关系进行交流之外,也举办乒乓或篮球友谊赛。
记得有一年我们应邀带队去新加坡参加新明两地的篮球赛时,对方以为我队必定“高手如云”,于是找了一些高手应战,结果我队输得一塌糊涂,对方见状立刻换人,我队才没有输得那么难看,他们摆明是“放水”。
花无百日红,随着后来报馆年来发生的劳资纠纷後,劳资双方似乎心有介蒂,可能我当时身兼NUJ分会秘书,让资方高层存有戒备之心,认为我会藉用俱乐部秘书身份去胡搞职工会活动。
有一年,我们去新加坡新明访问及比赛,之后乘搭飞机返回吉隆坡时,我与会计经理陈斗川刚巧同坐。在机上我们就俱乐部的话题很坦诚的聊了起来,直至飞机降落。
可能这一聊双方误解消除了,报馆答应的一对一赞助费,也变得特别爽快了!
#待续……

Monday, July 19,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十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十篇:我成为新明的百搭牌

在新明的采访路线上,我的角色有如“打杂”一样,每天的采访项目都曾试过各有不同。
虽然我的主要采访路线是跑意外新闻(警局与医院),但当另两位意外新闻记者林成发和林放都有上班时,我就变成“占拉米”牌局的jokers(又称百搭牌),哪里有位我就往哪里塞过去。
从国会到政党丶官方到社团丶体育到娱乐丶高庭到地庭等等,我都曾涉足采访。我无缘采访的场合算起来只有:股票市场和马场。
我曾采访过的法庭新闻包括独立大学案丶青年体育部长枪杀森州议长案,而这都是因为当时我们的法庭记者没上班,所以主任改派我顶替。
众多法庭新闻采访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被主任派去香港,采访土著金融机构(Bumiputra Malaysia Finance--简称BMF)命案的审讯。
这宗案件起因源自于BMF发放25亿令吉货款给香港佳宁集团。1983年,佳宁集团却以周轉不靈為由,宣布將旗下3間上市子公司停止交易,令不少大馬及香港股民損失慘重。
BMF母公司,即土著銀行隨後委派審計師加里爾依布拉欣,遠赴香港調查,不料加里爾遭人謀殺,弃尸在一片蕉林裡。
1984年4月杪,杀人嫌兇麥福祥(一名来自巴生商人)被控謀殺。
在审讯过程中,有消息传出指会有大马的部长级人马在庭上被揭发涉及此案,所以报馆认为新闻必然轰动,即刻要我前往香港采访。
当时远赴香港采访的记者除我之外,尚有南洋商报的郑兆德丶新海峡时报与马新社记者。
我与兆德同在九龙的酒店租房,每天结伴搭船去香港高庭,赶好的稿件交给当地的代理,代为传真给吉隆坡。
约十天后证实法庭不会有涉及大马部长的劲料爆出后,我要求返回大马结束这次越洋采访。
事后,从报导得知,麥福祥最終被判謀殺罪名成立,但幕后主使人的身份已成为一个谜!
#待续……






Tuesday, July 13,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九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怡保路的时光(1979-1985)
第九篇:编采部终于结合了

1967年新明日报创刊时,采访部与编辑部两地相隔,直至12年后换了老板,编采部才有机会同在一起。
在罗爷街采访部上班了4年多的我,也终于有了新的工作环境。
1979年,新明罗爷街及PJ办事处与印刷厂,全部搬去怡保路3条石的Batu Complex ,一家报馆的完整结构也终于达成了!
新明有了像样的总部后,在人事方面除增聘人手之外,采访部也作出相应的改组。
被新明NUJ分会视为问题人物的黄启隆被调离采访部,改任“中港台版”的主编。时任采访主任的刘子才接任新闻编辑,梁景棠则担任采访主任。
总编辑仍然是钱博,副总编辑是郑玉祥。据传闻,郑玉祥乃是“萝湘姐姐”的化身,这个广受怀春少女追棒的专栏是他负责的,不过,奇怪的是没有人敢去求证这个传闻。
掌管大权的陈群川担任董事经理,而总经理是由冯锦添出任。行政部与会计部部的主管分别是陈群川的弟弟陈斗川及妹夫严居正。
冯锦添原本是南洋商报的广告员,平时经常处理云顶高原的广告事务。可能基于此因,他与当时担任云顶总经理的陈群川非常熟络而被委于重任。
陈群川是一位很谦和的老板,记得有一次(1978年3月)我和摄记刘大纲被派往哥打峇鲁采访吉兰丹州选举时,遇到陈群川到来为国阵候选人打气。
当时已收购新明的陈群川知道我和刘大纲是来自新明后,亲切的问我们怎样到来。
我们坦白告知是乘搭同行的顺风车到来,并准备完成采访任务后就搭长乘途巴士回吉隆坡。
这时陈群川二话不说,立即拿出400块钱给我们,要我们搭飞机回隆,免受舟车劳顿之苦。
过后我们去买飞机票,但已全部售罄,我们只好依照原初计划乘搭巴士回隆,而400块钱我和刘大纲平分了!
#待续……

Saturday, July 10,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八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八篇:陈群川入主新明

1977年云顶前任总经理陈群川加入马华从政,随后入主新明日报时,意想不到竟引发一场劳资风波!
这场风波的导火线是因为新资方在改组采访部时,聘请中国报的资深记者黄启隆出任新明的新闻编辑。
与其同时,新明职工会NUJ分会的其中两名积极份子被调离罗爷街,其中一人被调往巴生以协助开拓当地的业务。
记得陈群川向众职员宣布这项改组消息时,全场立时鸦雀无声,原本以为会听到职员如雷掌声的陈群川,也知道事态不对劲了!
这项委任顿时引起新明NUJ领导层及会员的极力反对,因为据知黄启隆在中国报的名声不大好,被视为是著称的反职工会份子!
更可况,资方将职工会积极份子调往他地,很明显就是逼害行动。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陈群川与数名董事有一晚特别在他的UMBC大厦办公室,逐一召见采访部所有的同事,了解各同事的心声。
最终,资方决定取消调职事项,而黄启隆暂时留任,这场风波也算是暂时平息了!
在黄启隆掌管采访事务后,我们工作照常,而我觉得好像自己是他“特别相中”的记者,刻意安排一些专题采访工作给我。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他特意安排一个出外采访任务,由他驾着他的甲虫车载着我与摄记刘大纲前往吉兰丹州的布赖村(华人最早落脚处,在话望生附近) ,进行一场四夜五日的探访工作!
当年我是新明最年轻及资历最浅的记者,相信也只有我才能被他调动,其他资深同事,他还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待续……

Thursday, July 8,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七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七篇:第一次参与怠工

我在新明罗爷街上班后尚不足半年,在职工会运动上了实践的一课:怠工行动(go-slow) ,或称“按章工作”!
当时是接近农历新年,新明NUJ分会与NUNW分会就年终花红问题,如往年一般与资方展开谈判,但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两职工会领导在极度不满之下,终发起
怠工行动以示抗议。
后来得知,新明自1967年创办以来,近几年来劳资双方均因为年终花红问题,闹得很不愉快,甚至被戏谑为“常年运动”(annual affairs) 。
怠工行动分两头进行,跑在前头的采访部记者打前峰,后端则由八打灵再也编辑部及印刷部的同事配合。
大家都声称“无心情工作”,原本傍晚7点前交的稿,延至八丶九点才交上。采访部的同事,也都甘愿“超时”留在报馆。
结果报纸迟开印,在翌早八丶九点才能出街。
这种情况在1977年当马华党要陈群川入主新明日报后,一度获得很大的舒解。
我记得有一年资方宣布分发3个月花红,振奋人心之余尚令其他报馆的同行极之羡慕!
但这个好景有如昙花一现,就只是那么一次而已,虽然往后新明状况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时期!
#待续……


Wednesday, July 7,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六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六篇:我与职工会结缘

我与职工会的结缘是在1974年,当时我在星报担任记者一年多后,暗地里向马来西亚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NUJ)申请为附属会员。
也是在这一年,设在陈秀连路的马来亚通报发生罢工事件,导因是资方拒绝承认通报NUJ分会的成立!
虽然我是附属会员(因星报当时还没有成立NUJ分会),但我在下班后仍然前往通报为同行打气,那时结识了时任通报分会主席林成发(事后于1976年我与林成发成为新明的同事)。
根据劳工法令,国内所有中丶英丶巫丶印的报馆职工,都有权力成立两个职工会分行,即NUJ和NUNW(全国报业工友职工会)。
NUJ只开放给记者丶助编丶摄影记者和校对员参与,而NUNW则开放给印刷厂职工丶广告员丶发行部职员丶排字部员工丶电话接线员和送递员。
两个职工会各有各自的总部,NUJ总部设在十五碑,而NUNW设在PJ八打灵再也。各报NUJ分会的秘书都是总部的当然执委。
虽然我国的法律准许职工会的成立,但仍然有些报馆资方对职工会很抗拒及诸多为难,通报就是其中一个实例。
在劳资关系之下,有些资方在对付被视为“捣蛋分子”的活跃职工会会员方面自有一套,最常见就是调职。
资方的最佳藉口是:“那个办事处需要发展,而你是公司的最佳人选,所以派你去协助……”。若不从命,资方就有理由采取行动包括开除你!
这招确实很损,也很绝!
#待续……

Tuesday, July 6,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五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五篇:赤军大闹吉隆坡

我在新明日报的另一个大挑战,在1975年8月4日来了!
正当各报还忙着追踪采访莫达清新闻之际,这一天吉隆坡突然发生一宗轰动全球的国际新闻----5名日本赤军佔领AIA大厦的美国驻吉隆坡大使馆,挟持50名外交官员。
这宗事件之前毫无预兆,它发生后的爆炸性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记得案发当日是星期天的上午,在10点多我与同行在谐街警局完成例常的探听消息任务后,众人均离去。我与另一同行张景荣,最后轻松的步出警局。
就在此时,一辆警察巡逻车突然飞快的驶入警局大门口准备u转,我与景荣顿时感到不妥,冲前向驾驶廵逻车的警员探问。
这名警员宁甘平时与我们相当熟络,他匆匆抛下一句话:安邦路AIA发生打劫!接着飞驰而去……。
当我们赶到现场后,才知道不是打劫这么简单,原来是日本赤军佔领大使馆及挟持人质。(过后得知警员宁甘上楼查探时,在电梯开门之际中枪受伤)。
随后不久,大批海内外媒体纷纷抵达现场,拿着先进的摄影装备,如临大敌的在大厦楼下守候消息。
赤军也曾数次朝楼下发射多枪,其中一名联邦后备队(FRU) 警员中枪,现场气氛非常紧绷。
在报馆增援之下,我与同事轮流在场采访,历经了三日两夜的刺激采访。
我国政府与赤军谈判成功,过后赤军飞往利比亚,随后即销声匿迹。
这段采访经历虽然辛苦并捱了两个夜晚,但却是采访生涯难得一遇的经验,尤其是可以与其他海外媒体人共同采访,获益匪浅矣!
对我这个报界“新雀”来言,更是宝贵的一课!
#若要参阅有关日本赤军挟持人质的详细报导,可点击我的部落格《KP 话当年》:kpchung3942. blogspot. com
#待续……

Monday, July 5,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四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四篇:追踪莫达清新闻

我于1975年6月中旬加入新明日报后不久,立即面对两大挑战 :一是追踪大盗莫达清的新闻,二是采访日本赤军佔领AIA大厦美国大使馆的新闻。
这两则大新闻都是在1975年下半年发生,对我这个中文报“新仔”来说,确实是莫大的考险与挑战!
莫达清当年横行吉隆坡,干下三十多宗案件,猖獗之处很快就成为警方的头号通缉犯,更是各报追踪报导的劲爆人物。
莫达清的最经典杰作是在1975年10月26日,率领党羽搶劫安邦路跑馬場的解款車廿多萬令吉,他甚至还有一天连环劫掠两间银行的记录。
当时,新明采访队伍的主力落在意外记者林放及林成发的身上,而我则是后补接替他们。
1975年11月30日早上,我与众同行在谐街警局作例常的探听消息,突然查到消息指莫达清党内发生内讧,其中2名重量级党羽在增江北区一带被枪决了!
众同行立即行动,我们约十人分乘两辆车赶往枪杀现场。可能是紧张过度,其中一辆车在半途中失控翻覆,车内5人只有一人轻微擦伤,另4人仅饱受惊吓,逃过大难!
接下来更紧张的日子是在1976年2月16日。这天晚上,吉隆坡重案组干探重重包围怡保路三条半石一间板厂,被困的莫达清与同党向警方展开枪战,最终莫达清身中6枪被捕,另2名党羽伏诛。
案件在法庭审讯后,莫达清被判死刑,在1981年6月11日行刑,结束了犯罪的一生!
事隔多年,现今谈起当日追踪采访莫达清案的过程时,尚记忆犹新。
而莫达清的故事流传到今天,仍然是众人尤其是年长一辈津津乐道的旧新闻!
#若要参阅有关莫达清的详细报导,可点击我的部落格《KP 话当年》:kpchung3942. blogspot. com
#待续……








Sunday, July 4,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三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三篇:中英报的作业有别

与其他报馆不同,新明日报罗爷街办事处的部门只有经理部丶广告部和采访部,而其他的如编辑部丶发行部丶印刷部及印刷厂却设在八打灵再也(PJ)。
在两地相隔的情况下,日常操作都必须依靠电话联系,office boys (送递员)的角色更为重要。我们的稿件和照片最迟必须在下午7点前,交给送递员送去PJ工厂,若时间错过就要打电话找人抄新闻了!
我加入新明时采访部同事不多,计有采访主任刘子才丶副主任梁景棠丶普通新闻记者吴世祺和黄迪丶意外记者林放和林成发丶娱乐记者蓝祺丶法庭记者柳仪华丶夜班记者黄福地。另有3位摄影记者丘金生丶陈杰来和刘大纲。
我们的采访队伍虽然人数算来只有十余人,但我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而且当年新明的意外新闻报导,在报界来言是顶瓜瓜的!
在新明上班数天后,我更能深切的感受到中文报和英文报在处理新闻稿时的其中一些不相同方式。
例如,中文报的手写稿,比起英文报使用打字机打稿,速度就缓慢的多了!
另一个最大的不同,乃是中英稿件修改的对比。
我在星报交给主任的稿件,均受到严格的审核。当主任把稿交回给我重看时,很明显就看到整篇稿都被修改过,有时甚至“面目全非”。
这时刻心里就浮现出一种挫折感,还不禁的自问:“天啊!难道我的英文真的这么糟吗?我已很努力写得很好的了……”。
留意其他同事,他们的稿也同样被主任改写啊!这时的我心里才较为踏实,暗忖:“原来主任都是这样的,并不是因为我太差!”
不过也有例外的,例如我应梹城总部之邀写的政治分析稿就很少大修改,负责主编只略作文字修饰而已!
这种情况我在新明没有看到(至于其他中文报是否也相同则非我所知)。主任通常只审核错字或一些词句,不像以前我的星报主任般把稿件重写。
十多年后我当上新闻编辑时,终深切体会到重写中文稿的难处,直至电脑化可以使用c&p(copy and paste) 及段落移动的功能后,修改或重写稿件就才轻便多了!
#待续……






Saturday, July 3,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二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二篇:我与新明的缘分

1975年6月15日这一天,当我踏入新明日报办事处时,丝毫没有陌生之感,因为在这里从采访部主管丶记者丶广告员至送递员,我全都认识。
我在星报当记者时,主要工作是采访意外新闻,谐街警察局成为我每天工作的报到处。
当时我与同样采访意外新闻的新明记者非常熟络,也由于谐街警察局就在新明附近,所以每当没有新闻追访时,我都会在新明逗留及聊天 ,而新明办事处就宛如是我的第二个办事处。
在无手机的七十时代,通讯落后,我们一旦离开报馆出外采访,报馆就无法联络到我们了!(八十年代才开始有pager--传呼机)。
当有需要通知报馆派摄影同事增援时,我们就必须到处找公共电话。
当年的公共电不是随找随有,就算找到也分分钟可能是失灵的。向茶室借电话,多数茶室老板都会撒手说:电话坏了!(除非你是熟客)。
我将新明当为第二个办事处,就可以减少这个问题。后来,当茶室装上“吃银角电话”后,问题才获得改善。
在星报的两年半里,我除了写过几篇中文稿向太阳报投稿之外,多数的日子都是与英文字及打字机为伍,一旦写起中文式的新闻稿,面对的问题就浮现了!
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提笔忘字,明明是简单的中文字,但就是想不出也写不出。记得我第一次写中文稿时,简单综合几宗小意外新闻就化了我一天的时间。
坐着我前头的娱乐组记者蓝琪(罗彩仙),成为了我的活字典,想不到或写不出的字就问她。也幸亏有她,我的中文才逐渐恢复“正常”。
她常笑言每问一个字收费五分钱,累积下来我确实欠了她不少钱呢!
#待续……



Thursday, July 1, 2021

我在新明的日子(第一篇)

我在新明日报的日子
罗爷街的岁月(1975-1979)
第一篇:从英文报跳档到中文报

引言

马来西亚新明日报创刊于1967年3月29日,在报坛叱咤风云29年后,于1996年2月6日停刊!
当年的新明日报风糜一时,她连载的金庸武侠小说及青春少女追棒的《萝湘姐姐》,都是读者爱看的专栏。
我曾在新明服务了20年(1975至1995年),期间三个阶段(罗爷街丶怡保路Batu Complex丶孟沙路及新海峡时报大厦NST) 都有不同的经历。
趁着退休的空闲日子,我特地把我在新明的岁月涂鸦一番,给个人的脸书留下一丝痕迹,也加添一点回忆。
若有遗漏或差错,尚请前辈不吝指正……。
@@@@@@@

做记者不是我自小的志愿,在学校写《我的志愿》作文时,我是写“敎师”的!
命运就是弄人,而我也糊里糊涂的踏入报界这一行,并且一干就是47年(1973至2020年),直到报馆不要再与我续约为止。
我服务过的报馆只有3家(英文星报丶新明日报丶光明日报)。而我也被相信是第一位(也可能是极罕见之一)从英文报跳档到中文报的记者。
曾有人问我为何要离开星报(在崇洋心里英文报可能较为高档),我只能回答说:我爱中文!
这样的回答够伟大吧!其实,我是因为受环境所逼及要追求更多薪金养家而做出如此现实的选择,因为当年星报的薪酬太低了!
记得当年(1975年)我把辞职信交给当时掌管吉隆坡星报办事处的主管时,他给了我一句话:希望你能为中文报作出改变,革除一些陋习!
他说的其中一个“最常见”的所谓陋习,就是中文报常会补登过时的照片,往往在照片上注明《新闻已志今日本报》。这也就是说,新闻与照片无法同日见报而必须分开两天刊登,让人看了总觉得怪怪的!
这个现象在英文报是不存在的,如果照片当天赶不及与新闻一起见报,它是宁可不用,即使要补登也必须补上最新的资料当作新闻跟进处理!
由于这种情形在中文报相当普遍,难怪会成为某些英文报中人眼里的诟病!
我加入新明日报只是一个小小记者,这么大的重任我哪负得起。我只能笑笑,算是回答他了……。
在新明的一段日子后,我了解了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而常出现《新闻已志今日本报》的照片,主要都是外坡通讯员拍摄的照片。
这些通讯员是因赶不及时间与稿件一起交给总部以致照片翌日才送到,而报馆为了减轻他们的损失(因他们的照片都是以每张计算报酬),不得已将照片改为图与文及加上《新闻已志今日本报》的注明。
(这样的陋习在通讯发达的今天,已不复存在了)!

#……待续

Thursday, June 24, 2021

忆亡友刘雅煌(第五篇完结篇)

我与雅煌的相遇相识
第五篇(完结篇):缘分总有尽头时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凡事都终会有分手的一天!
在燕美律住了约四年后,我与老婆在1979年年尾搬离,迁到怡保路松竹花园(Bamboo Garden) 自己租下一间单层排屋。
我搬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新明日报罗爷街办事处联同PJ编辑部与印刷机,在这一年搬去怡保路三条石的Batu Complex。
为了方便工作,我特在怡保路四条石租了这间排屋,当起二房东,同时把另两间房租给同事。当时的“租客”是摄影记者丘金生丶记者黄木及谭家廉。
自此之后,我与雅煌也逐渐失联,当年的温馨只能记在心头了!而我与雅煌的相遇相识,也到另一个阶段了!
燕美律与怡保路相隔相当远,各人有各人为生活忙,而我也很少有机会跑回去找雅煌家人。
后来他搬去旧巴生路时,我与老婆曾造访一次,过后不知何时据知他已搬去蕉赖了!
雅煌也曾在新明日报及星洲日報服务,因同事关系我们也偶然会踫面,寒喧几句。由于工作岗位各有不同,虽然同是同事,但却难以有机会相聚。
后来得知雅煌退休了,并且在目前这个网络世界,他还与一些退休报人成立了一个马来西亚吹水台协会,而他则担任会长一职。
这个吹水台协会很活跃,从脸书得知它每逢星期四都有主办聚餐及慈善活动,可说是相当火红的组织。
我也很想加入,但有鉴于我当时还没退休,也忙着日常事务无法每星期四抽身参加他们的午宴聚会,所以就一直搁下。
我去年9月终于退休了,原本有机会参与,但却因新冠病毒肆虐,又难以成行。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我无缘与雅煌一起参与活动吧!
#(完结篇  笔于2021年6月13日)

Monday, June 21, 2021

忆亡友刘雅煌(第四篇)

我与雅煌的相遇相识
第四篇:恩情铭记永不忘

刘雅煌在燕美律租住的组屋单位共有三间房,他与老婆凤姐及年幼的女儿敏敏住在前座的主人房,而我与Alex共住后座一间,另一间则租给一名单身女郎,过后又租给一对年轻夫妇。
当年生活逼人,所以有时会发发牢骚,向Alex打趣戏称燕美律是一个richman area“富人居住的地区”,因为这里的饮食物价都比其他地区贵。
这里也是著名的红灯区,入夜时分经常看到有人驾着达善120Y轿车,载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风尘女郎出入!
此时的我,已向家乡的母亲拿了400块钱,买下一位同行的二手摩多,方便我在罗爺街上班及釆访新闻。(这辆摩多陪了我7年,过后以100块钱当废铁买了给一家摩多店)。
住在雅煌的家,我感到很舒坦,他的妻子凤姐为人和善,我心中是把她当为大姐,更把雅煌视为大哥。他的女儿敏敏很乖巧可爱,我週假没上班时,都爱把她抱到楼下的茶室吃午餐,她也很粘我。
在燕美律租住期间,在Alex搬走后我就一人独居一房。我在1977年5月结婚,婚后我与太太继续在雅煌的住所租房。
当年我的婚礼是在家乡怡保举行,过后带太太重回燕美律,并在吉隆坡市区一间酒家宴请新明日报的同事。由于在吉隆坡没有亲人,很自然的我就把雅煌和凤姐当为主家长辈了!
后来太太怀孕,我把她送回怡保待产,由母亲和姐姐代为照顾,我则单独留在燕美律。
1979年农历新年刚过的一个深夜,我接到家人的电话,得知母亲去世了!悲伤之余也深感迷茫,当年身无多余钱,如何回乡办理母亲后事。
雅煌得知我的困境后二话不说,连夜就拿了400块钱借给我,让我翌日大清早坐德士赶回怡保。对这份恩情我铭记在心,办完事返回隆时,立刻把钱还了给雅煌。钱财易还恩情难啊,这份恩情我是永远铭记于心的!
对于新明日报同事给予的爱护,也让我难以忘怀。他们知道我母亲去世后,他们事后捐出的帛金特别丰厚,因他们都知道我这个穷小子没钱,所以众人都刻意给多,同时也安排怡保的代理将帛金交来给我,让我渡过难关。
办完事后,我还有剩余的帛金帮母亲的坟墓做风水及有足够的钱还债,但对同事的情谊是还不清的!
#……待续

Sunday, June 20, 2021

忆亡友刘雅煌(第三篇)

我与雅煌的相遇相识
第三篇:有缘同住一屋檐下

我放弃了跳档到建国日报后,就一直耐心的等候星报主席东姑阿都拉曼的佳音,但几个月下来还是消息全无,看来是没有指望了!
1975年6月,我终于决定离开已服务2年半的星报了!当年办事处设在隆市罗爺街的新明日报,因记者邝晓跳槽到星洲日報,留下一个跑意外新闻的记者空缺。
新明日报的资深记者林放(已故)看上我,立即拉我过档加入新明日报。
面试轻易过关,因为当年我空闲时经常有投稿给太阳报,证明我虽然在英文报呆了两年多,但还有写中文的能力。于是,在1975年6月15日这一天,我成为了新明日报的最年轻记者,待遇比星报几乎多了一倍!
在星报的两年半期间,我是与另一名星报摄记熊昌(也是我中学的不同班同学)一直在十五碑一座组屋单位合租一间房。(那个年代只有俗称Flats的组屋,没有所谓Apartment的公寓)。
说起熊昌,他的待遇比我还差。他迟我一个月加入星报,月薪只80令吉,摄影机还要自备。在主任向梹城总部说情之下,月薪变100令吉。不过他比我强,他在星报一直干到退休为止!
话说我住的这座组屋,它有一个外号称为"记者村" ,因当年相当多南洋商报的记者与助编都在这里租房,因为这里离南洋商报的办事处不远。
我离开了星报后,最后也决定搬离十五碑,而这次我的新二房东就是刘雅煌。
当年雅煌与妻女住在燕美律Jalan Horley的一座组屋4楼,我是和另一位星报记者Alex Choong(张有弟),合租其中一间房!
#……待续

Friday, June 18, 2021

忆亡友刘雅煌(第二篇)

我与雅煌的相遇相识
第二篇:放弃跳槽建国日报

我在吉隆坡星报担任记者时,心里一直都想脱离星报向外发展,因为当年的待遇确实很差,试用期3个月的月薪120令吉,正式聘用才175令吉。
最难以明白的是,首都生活费高,但公司给的交通津贴只有30令吉。月薪加津贴共205令吉,这个数目亲友问起也觉得惭愧!
约一年后,公司董事局改变,由退出政坛的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出任星报主席。
我的一位同事George Das(体育记者),有次在采访场合与东姑相遇时,他将我们的待遇情况向东姑反映,而东姑也答应会加以研究 。
有了东姑的"保证" ,我将跳槽的想法暂时搁置了!
1975年,发源地在霹雳怡保的建国日报,决定在吉隆坡大展拳脚,并以高薪招兵买马。
于是,我与景荣都心动起来,两人偷偷前往设在八打灵再也的建国日报总社面试。一切顺利,我们都分别拿了聘书,准备过档。
就在我准备辞去星报记者职之前,我再三的考虑清楚,并详看建国聘书的内容,发现聘书除了只写上月薪500令吉及上班日期等之外,其他的待遇细节如加薪率丶年假病假等等都没有列明,越看越觉得不大对劲。
最终我半途缩沙放弃去建国日报报到,继续留在星报等候东姑捎来佳音。景荣独自过档后,我和雅煌则在星报办事处相对了!
#建国日报是于1940年在怡保创刊,日战期间停刊及战后复刊后,成为地方报纸。1975年她迁往八打灵再也向全国性发展,可惜11年后停刊了…
#……待续

Tuesday, June 15, 2021

忆亡友刘雅煌(第一篇)

2021年6月13日上午,新明日报好友群组传来一则信息:我们的退休报人刘雅煌去世了!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一时无法相信,因为雅煌最近在脸书火红得很,他推动的马来西亚吹水台协会非常的活跃,也没听闻他有何病痛。
想起雅煌,也忆起和他相遇相识的缘份。也许借脸书的一角,让我述说我与他40年前结下的际遇吧……

©©©©©
第一篇:相识讲缘分

我与刘雅煌相识,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当时我是在孟沙路的The Star(星报)担任记者,而雅煌则是光华日报的驻隆主任。
应该是1974年年尾或75年年头,总部在梹城的星报和总部也在梹城的光华日报结交为姐妹报。
当时光华在吉隆坡只有一人,即驻隆主任雅煌。可能是要节省隆市租金,雅煌于是被安排搬入星报的孟沙吉隆坡办事处,随后光华也增添一名驻隆记者张景荣。
星报隆办事处被称之为KL bureau,职员只有区区9人,包括两名正副主任丶4名记者(包括当时报龄尚浅的我)丶2名摄影记者丶一名会计书记。光华迁入后,整个办事处共十一人,全挤在一间商店的二楼。
当年的隆星报只有我是懂中文的华校生,也因为此故与毕业于台湾的雅煌和景荣相处的特别融洽。我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平时出外采访,主任都会安排摄影记者(谭春发)骑摩多载我一起出发。自从光华迁入后,骑摩多的景荣成了我的死党。我们时常一起进出警察局采访意外新闻,那时他骑摩多载我一起追新闻。
当年新闻工作最忙的时刻是在下午3点之前。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所有的报馆特别是驻隆的办事处,都必须赶在3点前把新闻稿和照片,交给专人骑摩多送去梳邦机场,以便赶上飞机运往梹城总部。(我们称它为airbag)。
来不及交货的新闻稿,3点过后只能通过电话报上梹城,由该处的同事抄写,至于照片就只好等明天寄交,除非重大新闻的照片才会另作安排。
身在隆办事处的我们,3点过后就放松许多了!这个时候雅煌经常的邀我与景荣在他办公桌,偷偷的翻字典,输了就要请喝下午茶。所谓的翻字典是以页数的总和定胜输,例如,翻到第217页时,总和是10点,这就胜了翻到238页(总和3点)的对方。
这个秘密我与雅煌3人都心照不宣,除了为工作生活增添了点乐趣之外,也促进彼此间的友情!
#……待续

Thursday, April 22, 2021

高蛋白质的平民鱼

在饭店点菜,我通常会选择非洲鱼。无他,因为在众多鱼类之中,它是最便宜及很少骨刺的鱼。
近日查阅资料,得知非洲鱼原来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之时,对它更是非吃不可了!
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属于优质高蛋白产品,而其饭店售价只是一公斤40令吉,与荀壳鱼相差至少三倍!
非洲鱼更有“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之称,近年它已成为养殖、加工、出口的热点之一。
非洲鱼的正名称为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热带性鱼类,罗非鱼属包括亚种共有100多种。罗非鱼具有生成快、产量高、食性杂、疾病少、繁殖力强等特点。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
孕妇和有炎症的人不能吃。
#长知识:
健康成人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公斤)体重1.2克。这就是说,50公斤妹子每天应摄入约60克蛋白质,而75公斤的汉子则是约90克。
#健康生活要诀:80%营养+20%运动。

Friday, April 16, 2021

公园不宜晨运


查阅资料越看越心惊,原来专家都认为晨运不适宜在公园进行,看来许多晨运客都做错了!
专家说:许多人选择大清早在公园晨运,是因为觉得早晨空气清新,但事实刚好相反!
专家解释:绝大多数的绿色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时的呼吸并不一样。在白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而到了夜间,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气。
“因此,在黎明时天还没有完全亮,植物尚未有光合作用,园林中二氧化碳比重较大,含氧量则较低。这时若在树下或树林里锻炼,不但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反而会吸入二氧化碳,不利健康。”
#专家建议最佳的运动时段:
#1)上午10点到11点。早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含量较高,阳光照射之后这些物质会逐渐消散,10点左右的空气质量较佳,适宜户外及公园运动。
#2)下午4点到6点。人体的体力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此时运动效果最佳。
#健康生活的要诀:80%营养20%运动。

Monday, March 29, 2021

运动迷思(六)

运动迷思破解说(六)

运动重要吗?既然单靠运动不能减肥,那么是否意味着运动不重要!?
非也!要健康就必须坚持要经常运动,这是不争事实!
运动至少有7大好处,但要达到这7大好处,营养绝不可缺,只有20%的运动量配合80%的均衡营养,方能建立理想的健康活跃生活……
#运动的7大好处:
@提升新陈代谢
@增加心肺功能
@增强肌肉及肌耐力
@流汗排除重金属毒素
@增强身体抵抗力
@让心情愉快
@修饰体型及肌肉线条
#要达到更佳效果,有氧及无氧运动必须交替进行,并应多样化……


Saturday, March 27, 2021

运动迷思(五)

运动迷思破解说(五)

单靠运动可增加肌肉!?
不能!我们身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然后转化为氨基酸,再帮我们身体修复,制造更多的新细胞。
如果没有吃到有足够蛋白质的食物,肌肉就会分裂,身体无法修复,肌肉自然就无法增强。
有些人运动后看起来瘦了,可是瘦得很憔悴,肌肉不结实,原因正是因为没有摄取到足够的蛋白质!
#认识你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



Thursday, March 25, 2021

运动迷思(四)

运动迷思破解说(四)

能量饮料对人体有益!?
许多人运动之后出身大汗,此时一杯冰冷可乐落肚,是何等的欢畅痛快!
可是,你知道这杯可乐能给你什么吗?那就是140卡路里及53gm的糖份!
世界卫生组织(WHO) 早有研究,能量饮料的卡路里都是偏高的,而且糖份也很高。
一向来WHO推荐成人每日的糖分摄入为25gm,相当于五块半的方糖(1块方糖=4.54gm) 。
所以,运动后的最佳饮料选择,乃是清水,因它没有卡路里,也没有糖份……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讯:
#可乐:53g、方糖11块
#雪碧:54g、方糖12块
#冰红茶:45g、方糖10块
#阿萨姆奶茶:45g、方糖10块
#果粒橙:42g、方糖9块半
#水溶C:40g、方糖9块

Wednesday, March 24, 2021

运动迷思(三)

运动迷思破解说(三)

运动后可以吃更多!?
运动过后都会有饥饿感,很自然就会去美食中心找东西吃,这是最正常不过!
但是,在这个时候应吃那些食物,喝那些饮料 ,这才是最重要的。
胡乱的填饱肚子,垃圾食物也照样吞下,可要小心你的健康了……
你打了2个小时的羽毛球,耗掉了400卡路里,在美食中心吃了一碟含600卡炒饭,倒头来赔了200卡,汗水白流了!
更有很多人爱在晚上打球后去吃宵夜,回家冲凉后,在食物尚未完成消化就上床了!结果,脂肪累积,难怪越运动却越不能变瘦!
#最佳选择1高2低
 高蛋白质丶低脂肪及低大卡
#最佳饮食
一杯奶昔

Saturday, March 20, 2021

运动迷思(二)

运动破解迷思说(二)

运动可以把脂肪变成肌肉!?
不能!肌肉和脂肪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不能够互相转换。
运动可以耗掉体内的脂肪,但脂肪不可能变成肌肉!
其实,肌肉的增减,要看运动量的大小,而脂肪的增减,则看摄取的卡路里多少。
如果运动量不足及摄取的卡路里过多,脂肪自然就会增加,人也会越来越肥了!
#运动要适量
#食物要选对

Thursday, March 18, 2021

运动迷思(一)



运动迷思破解说(一)

单靠运动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不能!运动过后吃什么东西,才是减肥过程中最关键性的。
例如:爬山跑步或打球过后,如果你选吃偏重口味的食物如福建炒面丶椰浆饭丶肉骨茶或roti canai等等的话,你的汗是白流了!
再举例说,你打了场球耗掉了400卡路里热量,但宵夜的一碟福建面(600卡),你无形中多摄取了200卡,这场球是白打了!
这些高热量的食物,不但把运动所燃烧掉的卡路里重新及加重的放入体内,还会增加体脂肪。
所以,要达到减肥成果,运动必须与营养配合,比例必须是20%对80%。只有两者相辅方能建立100%的健康活跃生活!
#20%运动+80%营养
#高热量食物增脂肪
#配合营养削减赘肉



Wednesday, March 17, 2021

运动的各种迷思



运动的迷思

运动有很多的迷思,正是因为这些迷思的困扰,而让有意减重的人跑了很长的冤枉路!
这些迷思包括:
@单靠运动就能减肥~
@可以把脂肪变成肌肉~
@运动后可以吃更多~
@能量饮料对人体有益~
@单靠运动可增加肌肉~
#下回谈谈如何破解这些迷思……

Wednesday, January 6, 2021

认识你的卡路里

你认识你的卡路里吗?你知道卡路里对你有多大影响吗?
如果想了解,请看过来……
人体需要卡路里(热量)以求生存,而每个人的卡路里需求都各自不同。
为何人体会超重及脂肪过多,原因在于我们每日摄取的卡路里超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
例如,我现今的日常所需卡路里是1368,如果我放纵饮食,每日摄取的卡路里达3500或更高的话,那么我体内就累计了2132多余的卡路里。日复一日,累计的多余卡路里每7700就会增加体重1公斤。
所以,凡是要减肥的人,必须了解自己的日常所需卡路里的份量,否则你是无法减掉身上的赘肉与脂肪的。
人对减肥有很多的迷思。有人节食,也有人禁食,更有人只吃水果,他们以为控制食物的摄取量,就可达到减肥的效果。
其实,减肥的要诀不在于控制食物,而是在于控制体内的卡路里,因为卡路里的多与寡,才是断定你肥胖的体重管理指数!
卡路里的超标,会增加体内的脂肪,若不加以管制任由发展,只会让脂肪越积越多,最终常见的三高问题丶糖尿病丶肥胖症丶癌症等等就会浮出来了,而减肥的目的当然也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