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完結篇)
45歲壯年退出警隊
馬騏騮闖政海創奇蹟
1968年,馬騏騮甫出任檳城總警長不久就連破兩宗大案,頓時讓他威名遠播。他命警員扮孝子智擒大盜及只需4天偵破“桶屍案”的英勇事蹟,更奠下他“神探”之響噹噹名堂。
馬騏騮在求學時代,曾熟讀《孫子兵法》英文譯本。這本著作對他的後來的警察生涯影響甚鉅。五十年代他擔任政治部警官時,已懂得如何運用《孫子兵法》的精髓,使到落網的馬共份子誠服。
當他處理刑事案件及應對罪犯時,同樣將《孫子兵法》活學活用,而他智擒大盜正是實例之一。
馬騏騮的曝光率超越其他州屬的總警長,對於破案心得,他也毫無顧忌的公開暢談。有一次,他在一個講座會上透露他的破案手法時,坦言對付犯罪份子必須有勇有謀。如果查案警員擺明警務人員的身份,即表示警在明賊在暗,若要混入人群中在暗處與犯罪份子鬥智鬥力,就會事半功倍。
為了破案,他與同僚有時喬裝成為普通人,有時則扮成三輪車伕或小販,目的就是不要讓罪犯預先知道有警方埋伏。
當他探知通緝大盗藏身於墳場後,他甚至指示參與圍捕行動的警員扮成孝子及扛棺者,讓大盗措手不足落入警網。
馬騏騮的查案手法使到許多作奸犯科者在疏於防範下落入警網。由於他身體力行,在當任期間,盜賊即使不聞風喪膽,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結果檳州的罪案有顯著的下降,治安也得到改善;尤其是私會黨羽,更是對他“敬而遠之”。慢慢的,馬騏騮也就贏得“鐵腕巨人”的稱號,一時之間,人氣急升。
1969年,國內爆發513種族沖突事件。檳州警察部隊在馬騏騮指揮下,發揮了最高的效率維護檳州的治安。在其他地區發生嚴重沖突的時刻,檳州卻能保持平靜與穩定。
他在檳州迅速平定513事件的功勞,促使他與檳州人民建立了一段情緣,檳州子民更是將他封為“華人社會救星”。
馬騏騮在應對513事件時,採取強硬態度。他不畏強權將檳州513事件的滋事者扣留,惟卻開罪了權貴,結果被令調職他州。馬騏騮深感不忿,於1971年憤而提早退休,脫離警界。當時他正是45歲的壯年。
馬騏騮雖然告別了戎馬生涯,但是他在檳城短短三年來建立的神威依然深入民心。他在名氣如日中天時刻突然急流勇退,引起馬華的關注。1969年全國大選在檳城全軍覆沒的馬華,抓住時機邀請他入黨。
在第二任首相敦拉薩首肯之下,馬騏騮代表馬華出戰參與1974年全國大選。夾著“神探”的威名,馬騏騮在檳城升旗山國會議席以政壇初哥之態,竟能以8778張多數票取勝,為馬華奪回這個屬黑區的國席。
前州總警長投身政海,馬騏騮是第一人。不過,一位神勇的警官,未必能夠適應政治的大環境,畢竟政壇不同於警隊。當提拔他的敦拉薩患癌逝世後,他又參與倒馬華總會長敦陳修信的改革派,結果被當權派攆出局。
他當選升旗山區國會議員後,由於長期在吉隆坡居留而甚少到選區走動,讓當地選民非常不滿。另外他在黨內樹敵不少,意欲推行的各種政策也不獲支持,遂讓他萌起退出政壇的意念。
1978年大選,馬騏騮沒有參選。過後他淡出政壇,轉往商界發展。他曾替人打工、管理樹桐芭,還參與過吉隆坡安邦購物中心的興建工程及餐館生意。他往日的警威也已淡化,成為歷史。
馬騏騮於2007年遇害時,已高齡82歲。時任全國總警長慕沙哈山雖曾揚言警方已成立一個專案小組調查此案,但事隔4年後的今日,這宗命案仍然未破。
對於擒拿無數罪犯、經歷不少重大案件的一代警官馬騏騮突如其來的離開,令人不勝唏噓。而殺害馬騏騮的小毛賊依然消遙法外,更令眾人為他喊冤!
下週預告:古傳光於1975年被兩名馬共份子在怡保暗殺後,袁悅凌接任為霹州總警長,繼續執行剿共行動。
Thursday, April 21, 2011
Sunday, April 17, 2011
華警神探之馬騏騮(二)
第二集
速破綁票桶屍案
馬騏騮揚名全國
五六十年代加入警界的華裔,很難晉陞成為警官。馬騏騮平步青雲先後擔任多個地區的警區主任時,“警齡”只是十餘年。隨後,他再度調升,一度出任吉打州副總警長及再擢升為檳城州總警長,乃是一個異數。
華裔警官能擔任一州警隊之首,當年乃被華社視為一大突破,並對此引以為傲。而馬騏騮能成為第一位被警察總部選派送往英國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警察學院受訓的華裔警官,更令華社側目。
馬騏騮的從警高峰期,是在1967年開始。這一年,他被調派出任馬六甲州總警長,成為第一位擔任州總警長的華裔警官。他在此位不久,於1968年再被調任為檳城州總警長。
他掌管檳州治安的短短三年期間(1968年至1971年),因為偵破兩宗大案及迅速平定513種族沖突事件而聲名大噪,檳州子民更是將他封為“華人社會救星”。
對檳州子民來說,當時幾乎沒有人不認識馬騏騮這號人物,其響噹噹的程度甚至可用“家喻戶曉”來形容。
馬騏騮的首響功績,是智擒一名大盜。當時這位幹案纍纍的大盜,橫行江湖不可一世,令警方頭痛不已。
為了緝捕大盗歸案,馬騏騮費盡心機。當他掌握情報得知大盗匿藏在檳州一個墳場後,立刻策劃捕匪行動。他派出20多名警員假扮出殯隊伍,抬棺上山,其中7人更披麻帶孝進入墳場。
大盗防備放鬆,不疑有詐。當這些孝子變成警員展開重重包圍時,大盗尚作最後掙扎,企圖衝破重圍,但最終他仍不敵落網。
接著下來,馬騏騮再偵破另一宗震驚全國的“桶屍案”。這宗殘酷無比的桶屍案,發生於1968年6月,遇害者是時年32歲的富家子林維皇。
林維皇的父親是檳城富商林鑅原,兄長林維翰更是當年的吉打州國會議員。他在鍾靈中學畢業後,被父親送往英國深造,取得機械工程師學位後,返回檳州協助父親主持林家的龐大業務。
1968年6月22日上午11時許,林維皇在公司的記事板留言寫著“與黃庭亮有約,到丹絨武雅快樂山赴餐會接洽汽車生意”後離開,自此失去蹤影。
事後不久,林維皇的兄長接獲匿名電話,對方聲稱已綁走林維皇,威逼林家交出125萬令吉贖金。
林家在綁匪恐嚇之下,不敢報警。經過數回合談判,林家與綁匪終敲定1萬5000令吉成交。林家也依照指示,於6月27日在大英義學的停車場交出贖金,而綁匪也答應廿四小時後放人。
但是時限過後,不見綁匪放人。7月8日,林家再接到綁匪電話,要林家再交出3萬5000令吉贖金。談判尚未有結果,綁匪已不再有電話聯絡。直至7月11日,林家無法可施,只好報警求助,而這時林維皇已失蹤了20天。
檳警接獲投報後,立刻展開嚴密調查。在馬騏騮領導下之,檳警僅費4天時間宣佈破案,並證實落網的4名綁匪,乃是林維皇的保齡球球友。
檳警迅速破案的重要線索,是取自林維皇失蹤前在公司記事板寫下的留言。在破案的前一天,被指示駐守在車水路鑅原公司的警探,發現一名青年騎著摩多在公司大廈前來往探視多次。
警探起疑,扣捕該名青年調查。盤查過後,警方取得突破,起獲一支可裝8枚子彈的點二二口徑手鎗。隨後警方再根據線索,逮捕另3名嫌犯包括記事板所寫的“黃庭亮”,並在丹絨武雅一間住宅後面的空地,挖出一個埋在地下的大鐵桶。
警方破開大鐵桶,赫然發現內藏林維皇的屍體。據警方查悉,4名綁匪幹案時,使用“哥羅芳”痲醉藥令林維皇昏迷,孰料用藥過量致死肉票。事後他們毀屍滅跡,將屍體放入鐵桶再加入洋灰,然後將大鐵桶埋在地下。
4名綁匪被帶上法庭提審,兩人被判死刑,另兩人終身徒刑。死囚事後上訴,被改判為終身徒刑。
轟動全國的桶屍案,短短4天就被偵破。馬騏騮的神探威名,更是揚名全國。
下週預告:馬騏騮突然急流勇退,引起馬華的關注。他從政不久,於1974年全國大選夾著“神探”的威名參選,為馬華奪回失去的升旗山國會議席。
速破綁票桶屍案
馬騏騮揚名全國
五六十年代加入警界的華裔,很難晉陞成為警官。馬騏騮平步青雲先後擔任多個地區的警區主任時,“警齡”只是十餘年。隨後,他再度調升,一度出任吉打州副總警長及再擢升為檳城州總警長,乃是一個異數。
華裔警官能擔任一州警隊之首,當年乃被華社視為一大突破,並對此引以為傲。而馬騏騮能成為第一位被警察總部選派送往英國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警察學院受訓的華裔警官,更令華社側目。
馬騏騮的從警高峰期,是在1967年開始。這一年,他被調派出任馬六甲州總警長,成為第一位擔任州總警長的華裔警官。他在此位不久,於1968年再被調任為檳城州總警長。
他掌管檳州治安的短短三年期間(1968年至1971年),因為偵破兩宗大案及迅速平定513種族沖突事件而聲名大噪,檳州子民更是將他封為“華人社會救星”。
對檳州子民來說,當時幾乎沒有人不認識馬騏騮這號人物,其響噹噹的程度甚至可用“家喻戶曉”來形容。
馬騏騮的首響功績,是智擒一名大盜。當時這位幹案纍纍的大盜,橫行江湖不可一世,令警方頭痛不已。
為了緝捕大盗歸案,馬騏騮費盡心機。當他掌握情報得知大盗匿藏在檳州一個墳場後,立刻策劃捕匪行動。他派出20多名警員假扮出殯隊伍,抬棺上山,其中7人更披麻帶孝進入墳場。
大盗防備放鬆,不疑有詐。當這些孝子變成警員展開重重包圍時,大盗尚作最後掙扎,企圖衝破重圍,但最終他仍不敵落網。
接著下來,馬騏騮再偵破另一宗震驚全國的“桶屍案”。這宗殘酷無比的桶屍案,發生於1968年6月,遇害者是時年32歲的富家子林維皇。
林維皇的父親是檳城富商林鑅原,兄長林維翰更是當年的吉打州國會議員。他在鍾靈中學畢業後,被父親送往英國深造,取得機械工程師學位後,返回檳州協助父親主持林家的龐大業務。
1968年6月22日上午11時許,林維皇在公司的記事板留言寫著“與黃庭亮有約,到丹絨武雅快樂山赴餐會接洽汽車生意”後離開,自此失去蹤影。
事後不久,林維皇的兄長接獲匿名電話,對方聲稱已綁走林維皇,威逼林家交出125萬令吉贖金。
林家在綁匪恐嚇之下,不敢報警。經過數回合談判,林家與綁匪終敲定1萬5000令吉成交。林家也依照指示,於6月27日在大英義學的停車場交出贖金,而綁匪也答應廿四小時後放人。
但是時限過後,不見綁匪放人。7月8日,林家再接到綁匪電話,要林家再交出3萬5000令吉贖金。談判尚未有結果,綁匪已不再有電話聯絡。直至7月11日,林家無法可施,只好報警求助,而這時林維皇已失蹤了20天。
檳警接獲投報後,立刻展開嚴密調查。在馬騏騮領導下之,檳警僅費4天時間宣佈破案,並證實落網的4名綁匪,乃是林維皇的保齡球球友。
檳警迅速破案的重要線索,是取自林維皇失蹤前在公司記事板寫下的留言。在破案的前一天,被指示駐守在車水路鑅原公司的警探,發現一名青年騎著摩多在公司大廈前來往探視多次。
警探起疑,扣捕該名青年調查。盤查過後,警方取得突破,起獲一支可裝8枚子彈的點二二口徑手鎗。隨後警方再根據線索,逮捕另3名嫌犯包括記事板所寫的“黃庭亮”,並在丹絨武雅一間住宅後面的空地,挖出一個埋在地下的大鐵桶。
警方破開大鐵桶,赫然發現內藏林維皇的屍體。據警方查悉,4名綁匪幹案時,使用“哥羅芳”痲醉藥令林維皇昏迷,孰料用藥過量致死肉票。事後他們毀屍滅跡,將屍體放入鐵桶再加入洋灰,然後將大鐵桶埋在地下。
4名綁匪被帶上法庭提審,兩人被判死刑,另兩人終身徒刑。死囚事後上訴,被改判為終身徒刑。
轟動全國的桶屍案,短短4天就被偵破。馬騏騮的神探威名,更是揚名全國。
下週預告:馬騏騮突然急流勇退,引起馬華的關注。他從政不久,於1974年全國大選夾著“神探”的威名參選,為馬華奪回失去的升旗山國會議席。
Sunday, April 10, 2011
華警神探之馬騏騮(一)
第一集
六十年代神探馬騏騮
晚年抗匪慘遭殺害
4年前的2007年2月9日凌晨4時半許,5名匪徒摸黑連破三重門,潛入八打靈再也加星路一間獨立式洋房。正當他們準備翻箱倒篋之際,驚動了82歲的老屋主。
這名老屋主雖然年邁,但仍然壯健。當他發現匪徒闖入屋後,為了保護有病在身的老妻及家人之安危,他不顧一切拿起手上的拐杖抗匪,並把5匪趕出車房。
雙方糾纏之時,老屋主畢竟已年老氣弱,不敵5匪,尚被匪徒毆打及推倒在地,身受重傷。匪徒趁他受傷,再從屋內劫走值3萬令吉貴重的物品,包括1萬5000令吉現款。
老屋主事後被送入醫院,惟急救4天後,因傷勢過重而不治。 他的不幸,震撼了整個警界。許多高級警官包括時任全國總警長丹斯里慕沙哈山、全國刑事調查總監拿督尹樹基、雪州刑事調查主任達祖丁、靈市警區主任馬茲蘭及十五碑警區主任阿都拉曼等等,都前往醫院瞻仰他最後一面。
劫匪闖民宅掠財殺人,司空見慣,但為何這次警隊精英如斯重視此案,倒底這名老屋主是何許人也? 原來,他非別人,乃是在六七十年代威震全國,並有“神探”之稱的前任檳城州總警長拿督馬騏騮,洋名 Albert Mah。
一代神探在晚年之時竟慘遭鼠輩毒手,令人唏噓萬分。有些報導甚至如此形容:馬騏騮走了,竟然是喪命在小毛賊手中,對嫉惡如仇的“鐵腕巨人”來說,的確是一種諷刺!
談起馬騏騮,必得從他24歲壯年時期加入警察部隊說起。1925年出生的馬騏騮,一生之中曾有幾個高峰期。他是警官,也是政壇紅人,過後也從商,直至退休在家頤養天年。
當年的馬來亞在面對共產黨威脅時,英國殖民地政府於1948年頒佈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 當時英國人管轄的警察部隊為了招募更多的華裔警員參與政治部對付馬來亞共產黨份子,特設定一個擢升制度,讓當地人也可以擔任警長及助理警監的高職。
翌年的1949年4月1日,雄心壯志的馬騏騮在這個擢升制度影響之下,決定投身警察部隊。 不過,初踏入警界的馬騏騮,身份只是一名速記員,屬於警隊文職,而他的工作是負責記錄及翻譯落網馬共份子的口供。
由於職責關係,馬騏騮經常看到一些被捕的馬共份子遭英籍警官嚴刑逼供,以套取情報,即便如此,這些警官卻很難從一些死硬派的馬共份子口中取得情報。
有一次,馬騏騮目睹六七名警官拳打腳踼的逼問四名馬共份子,而對方飽受虐打之下雖然精神近乎崩潰,但卻依然口硬不吐露半點消息。最終,馬騏騮自告奮勇,要求警官讓他試試向這些馬共份子問話。
令眾警官驚訝的是,馬騏騮竟能運用心理戰術,最終說服這批馬共份子投誠。事後警官得知,馬騏騮是採用“親情牌”,感化這些馬共份子。 首先他找到他們的親人,然後利用情報費的開銷購買一些食品,再選派他們的親人作為說客。
這些馬共份子對警方准許他們的親人探訪及送上他們喜愛的食物後,心存感激。 經過親人的游說,他們的態度終於軟化,而就在此時,馬騏騮現身介入,向他們陳述利害關係,最終讓他們感動得淚流滿襟,道出一切。
原來,自小接受英文教育的馬騏騮,於求學時代在母親鼓勵之下曾熟讀《孫子兵法》的英文譯本。他憑著本身過人的理解能力,領悟出《孫子兵法》的精髓。這次他能活學活用,初試蹄聲就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頓時令上司對他另眼相看。
約兩年後,馬騏騮獲得擢升,正式成為政治部的警官。在政治部服務約8年後,馬騏騮突然向上司提出調職要求,原因是他無法再忍受英籍警官的搶功勞作風。他幾經辛酸取得的情報,不但沒有獲得賞識,反而被英籍警官冷漠對待,令他心灰意冷。
在直接上司沙禮(後來擔任全國總警長)同意及推荐之下,馬騏騮終於有機會穿上警察制服,調往瓜拉庇勞警區。 自此之後,馬騏騮在警界平步青雲,先後擔任野新、關丹、怡保與吉隆坡的警區主任,後來調升為私會黨取締組主任和吉打州副總警長。
下週預告:馬騏騮智擒大盜及勇破“桶屍案”,讓他成為檳州響噹噹人物,其程度甚至可用“家喻戶曉”來形容。
六十年代神探馬騏騮
晚年抗匪慘遭殺害
4年前的2007年2月9日凌晨4時半許,5名匪徒摸黑連破三重門,潛入八打靈再也加星路一間獨立式洋房。正當他們準備翻箱倒篋之際,驚動了82歲的老屋主。
這名老屋主雖然年邁,但仍然壯健。當他發現匪徒闖入屋後,為了保護有病在身的老妻及家人之安危,他不顧一切拿起手上的拐杖抗匪,並把5匪趕出車房。
雙方糾纏之時,老屋主畢竟已年老氣弱,不敵5匪,尚被匪徒毆打及推倒在地,身受重傷。匪徒趁他受傷,再從屋內劫走值3萬令吉貴重的物品,包括1萬5000令吉現款。
老屋主事後被送入醫院,惟急救4天後,因傷勢過重而不治。 他的不幸,震撼了整個警界。許多高級警官包括時任全國總警長丹斯里慕沙哈山、全國刑事調查總監拿督尹樹基、雪州刑事調查主任達祖丁、靈市警區主任馬茲蘭及十五碑警區主任阿都拉曼等等,都前往醫院瞻仰他最後一面。
劫匪闖民宅掠財殺人,司空見慣,但為何這次警隊精英如斯重視此案,倒底這名老屋主是何許人也? 原來,他非別人,乃是在六七十年代威震全國,並有“神探”之稱的前任檳城州總警長拿督馬騏騮,洋名 Albert Mah。
一代神探在晚年之時竟慘遭鼠輩毒手,令人唏噓萬分。有些報導甚至如此形容:馬騏騮走了,竟然是喪命在小毛賊手中,對嫉惡如仇的“鐵腕巨人”來說,的確是一種諷刺!
談起馬騏騮,必得從他24歲壯年時期加入警察部隊說起。1925年出生的馬騏騮,一生之中曾有幾個高峰期。他是警官,也是政壇紅人,過後也從商,直至退休在家頤養天年。
當年的馬來亞在面對共產黨威脅時,英國殖民地政府於1948年頒佈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 當時英國人管轄的警察部隊為了招募更多的華裔警員參與政治部對付馬來亞共產黨份子,特設定一個擢升制度,讓當地人也可以擔任警長及助理警監的高職。
翌年的1949年4月1日,雄心壯志的馬騏騮在這個擢升制度影響之下,決定投身警察部隊。 不過,初踏入警界的馬騏騮,身份只是一名速記員,屬於警隊文職,而他的工作是負責記錄及翻譯落網馬共份子的口供。
由於職責關係,馬騏騮經常看到一些被捕的馬共份子遭英籍警官嚴刑逼供,以套取情報,即便如此,這些警官卻很難從一些死硬派的馬共份子口中取得情報。
有一次,馬騏騮目睹六七名警官拳打腳踼的逼問四名馬共份子,而對方飽受虐打之下雖然精神近乎崩潰,但卻依然口硬不吐露半點消息。最終,馬騏騮自告奮勇,要求警官讓他試試向這些馬共份子問話。
令眾警官驚訝的是,馬騏騮竟能運用心理戰術,最終說服這批馬共份子投誠。事後警官得知,馬騏騮是採用“親情牌”,感化這些馬共份子。 首先他找到他們的親人,然後利用情報費的開銷購買一些食品,再選派他們的親人作為說客。
這些馬共份子對警方准許他們的親人探訪及送上他們喜愛的食物後,心存感激。 經過親人的游說,他們的態度終於軟化,而就在此時,馬騏騮現身介入,向他們陳述利害關係,最終讓他們感動得淚流滿襟,道出一切。
原來,自小接受英文教育的馬騏騮,於求學時代在母親鼓勵之下曾熟讀《孫子兵法》的英文譯本。他憑著本身過人的理解能力,領悟出《孫子兵法》的精髓。這次他能活學活用,初試蹄聲就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頓時令上司對他另眼相看。
約兩年後,馬騏騮獲得擢升,正式成為政治部的警官。在政治部服務約8年後,馬騏騮突然向上司提出調職要求,原因是他無法再忍受英籍警官的搶功勞作風。他幾經辛酸取得的情報,不但沒有獲得賞識,反而被英籍警官冷漠對待,令他心灰意冷。
在直接上司沙禮(後來擔任全國總警長)同意及推荐之下,馬騏騮終於有機會穿上警察制服,調往瓜拉庇勞警區。 自此之後,馬騏騮在警界平步青雲,先後擔任野新、關丹、怡保與吉隆坡的警區主任,後來調升為私會黨取締組主任和吉打州副總警長。
下週預告:馬騏騮智擒大盜及勇破“桶屍案”,讓他成為檳州響噹噹人物,其程度甚至可用“家喻戶曉”來形容。
Monday, March 28, 2011
馬共暗殺總警長(四)
第四集(完結篇)
殺古傳光兇手正法
全國總警長案卻成謎
長期在砂勞越警察部隊服務的古傳光,於1975年2月3日出任霹靂州總警察後,立刻著手搞好與霹州華社的關係。一方面,他盡量接近華社講解馬共對國家治安的威脅,另一方面也策劃剿共的策略。
古傳光的積極行動,顯然給馬共莫大的壓迫。早將古傳光視為眼中釘的馬共,終於反擊部署暗殺行動。而在古傳光走馬上任約8個月後,暗殺行動開始曝光。
首先在同年11月初,古傳光的家人發現2名青年鬼鬼祟祟的在住家大門處徘徊,行跡可疑。為安全計,警方特派2名警員廿四小時輪值站崗,保護古家。
數日後,古傳光的司機楊炳忠警曹獨自駕車外出,突然被2名騎坐摩多的青年企國攔截。機警的楊炳忠截停2人查問,但2人自稱是“鬧著玩”。由於當時沒明顯證據,楊炳忠只好警告他們一番,讓他們離開。
這兩件事情過後串連起來,警方驚覺並非巧合。時任全國總警長韓聶夫為顧及古傳光的安危,決定調派他到武吉阿曼警察總部。古傳光接獲調職通知後,決定於11月13日連同家人遷往吉隆坡。
這一天的早晨,古傳光照常到怡保的霹州警察總部上班,而他的妻子謝彩雲則在家忙著收拾行裝,準備等他回家吃過午餐後,一家人就乘坐飛機前往吉隆坡。
中午約12時半,古傳光辦妥一切事務後,由司機楊炳忠接載回家吃午餐。當他的豪華244型轎車於12時50分途經醫院路轉入美園的交通燈之際,2名共騎摩多的青年突然越過轎車,緊接著坐在後座的青年朝轎車左邊猛烈開鎗。
在極近距離之下,鎗彈穿過車鏡射向坐在車後座的古傳光。他身中4鎗,當場不醒人事。與此同時,司機楊炳忠躍出車外拔鎗還擊,惟被對方先發制人,身中5鎗當場倒斃在馬路的分界堤草地。
適巧經過現場的怡保警察總部運輸部主任,立刻將身負重傷的古傳光送到一箭之遙的中央醫院。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搶救,醫生取出古傳光身上的4顆彈頭,惟於傍晚時分他傷勢惡化,於翌日下午4時25分不治。
古傳光被暗殺案,與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於1974年6月遇害案,僅相隔1年零5個月。事後據警方查悉,這兩宗暗殺案都是馬共份子所為,而行兇者都是相同的人。
法綱恢恢,疏而不漏。殉職的楊炳忠在拔鎗還擊時,鎗彈擦傷其中一名兇徒的頭部。這名兇徒中鎗後失去重心,身靠車旁時留下指紋及血跡。
警方憑此線索,終逮捕兩名兇徒歸案。 落網兩人證實是馬共份子林文昌和黃福南(時年同樣23歲)。法庭經過冗長審訊後,於1978年3月宣判兩人謀殺古傳光罪名成立,判決死刑。兩人隨後於1980年年初被送上絞刑台正法。
不過,令人悶納的是,警方當時也指林文昌和黃福南涉及謀殺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惟在他倆行刑前,有關控狀卻被撤消。 當年代表林文昌的辯護律師卡巴星,曾於2004年在國會三度要求重查IGP被殺案。
當時他聲稱:“我的當事人(林文昌)承認殺害古傳光,但是,他曾多次的重複他從來沒有涉及殺害阿都拉曼……。而至今日為止,都沒有人被控謀殺阿都拉曼。
” 阿都拉曼哈欣的兒子納吉拉曼,在其父親逝世36週年特在《新海峽時報》寫了一篇題為《我的父親─IGP被鎗殺》的文章,申訴他父親的案件從來沒有人被檢控。
納吉拉曼在文章寫道:“雖然被指鎗殺我父親的2名兇徒最終被捕,但是他們過後是因為殺害古傳光而被送上絞刑台。不過,這2名兇徒卻從來沒有被檢控殺害IGP的罪名……。 前全國總警長慕沙排除有關疑問,堅持認為這兩宗案件的行兇者是相同的人,對警方來說,此案已結。
現任首相納吉也認為:“36年前的案件,很難再有新證據。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畢竟此事已過了36年……。” 誰人殺死阿都拉曼哈欣?在法律程序上已無答案。誠如卡巴星所言:“這是一個36年的謎!”
下週預告:4年前的2007年2月9日凌晨4時半許,5名匪徒潛入八打靈再也加星路一間獨立式洋房偷竊時,打死82歲老屋主。這名老屋主乃是六七十年代威震全國,並有“神探”之稱的前任檳城州總警長拿督馬騏騮。
殺古傳光兇手正法
全國總警長案卻成謎
長期在砂勞越警察部隊服務的古傳光,於1975年2月3日出任霹靂州總警察後,立刻著手搞好與霹州華社的關係。一方面,他盡量接近華社講解馬共對國家治安的威脅,另一方面也策劃剿共的策略。
古傳光的積極行動,顯然給馬共莫大的壓迫。早將古傳光視為眼中釘的馬共,終於反擊部署暗殺行動。而在古傳光走馬上任約8個月後,暗殺行動開始曝光。
首先在同年11月初,古傳光的家人發現2名青年鬼鬼祟祟的在住家大門處徘徊,行跡可疑。為安全計,警方特派2名警員廿四小時輪值站崗,保護古家。
數日後,古傳光的司機楊炳忠警曹獨自駕車外出,突然被2名騎坐摩多的青年企國攔截。機警的楊炳忠截停2人查問,但2人自稱是“鬧著玩”。由於當時沒明顯證據,楊炳忠只好警告他們一番,讓他們離開。
這兩件事情過後串連起來,警方驚覺並非巧合。時任全國總警長韓聶夫為顧及古傳光的安危,決定調派他到武吉阿曼警察總部。古傳光接獲調職通知後,決定於11月13日連同家人遷往吉隆坡。
這一天的早晨,古傳光照常到怡保的霹州警察總部上班,而他的妻子謝彩雲則在家忙著收拾行裝,準備等他回家吃過午餐後,一家人就乘坐飛機前往吉隆坡。
中午約12時半,古傳光辦妥一切事務後,由司機楊炳忠接載回家吃午餐。當他的豪華244型轎車於12時50分途經醫院路轉入美園的交通燈之際,2名共騎摩多的青年突然越過轎車,緊接著坐在後座的青年朝轎車左邊猛烈開鎗。
在極近距離之下,鎗彈穿過車鏡射向坐在車後座的古傳光。他身中4鎗,當場不醒人事。與此同時,司機楊炳忠躍出車外拔鎗還擊,惟被對方先發制人,身中5鎗當場倒斃在馬路的分界堤草地。
適巧經過現場的怡保警察總部運輸部主任,立刻將身負重傷的古傳光送到一箭之遙的中央醫院。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搶救,醫生取出古傳光身上的4顆彈頭,惟於傍晚時分他傷勢惡化,於翌日下午4時25分不治。
古傳光被暗殺案,與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於1974年6月遇害案,僅相隔1年零5個月。事後據警方查悉,這兩宗暗殺案都是馬共份子所為,而行兇者都是相同的人。
法綱恢恢,疏而不漏。殉職的楊炳忠在拔鎗還擊時,鎗彈擦傷其中一名兇徒的頭部。這名兇徒中鎗後失去重心,身靠車旁時留下指紋及血跡。
警方憑此線索,終逮捕兩名兇徒歸案。 落網兩人證實是馬共份子林文昌和黃福南(時年同樣23歲)。法庭經過冗長審訊後,於1978年3月宣判兩人謀殺古傳光罪名成立,判決死刑。兩人隨後於1980年年初被送上絞刑台正法。
不過,令人悶納的是,警方當時也指林文昌和黃福南涉及謀殺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惟在他倆行刑前,有關控狀卻被撤消。 當年代表林文昌的辯護律師卡巴星,曾於2004年在國會三度要求重查IGP被殺案。
當時他聲稱:“我的當事人(林文昌)承認殺害古傳光,但是,他曾多次的重複他從來沒有涉及殺害阿都拉曼……。而至今日為止,都沒有人被控謀殺阿都拉曼。
” 阿都拉曼哈欣的兒子納吉拉曼,在其父親逝世36週年特在《新海峽時報》寫了一篇題為《我的父親─IGP被鎗殺》的文章,申訴他父親的案件從來沒有人被檢控。
納吉拉曼在文章寫道:“雖然被指鎗殺我父親的2名兇徒最終被捕,但是他們過後是因為殺害古傳光而被送上絞刑台。不過,這2名兇徒卻從來沒有被檢控殺害IGP的罪名……。 前全國總警長慕沙排除有關疑問,堅持認為這兩宗案件的行兇者是相同的人,對警方來說,此案已結。
現任首相納吉也認為:“36年前的案件,很難再有新證據。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畢竟此事已過了36年……。” 誰人殺死阿都拉曼哈欣?在法律程序上已無答案。誠如卡巴星所言:“這是一個36年的謎!”
下週預告:4年前的2007年2月9日凌晨4時半許,5名匪徒潛入八打靈再也加星路一間獨立式洋房偷竊時,打死82歲老屋主。這名老屋主乃是六七十年代威震全國,並有“神探”之稱的前任檳城州總警長拿督馬騏騮。
Sunday, March 20, 2011
馬共暗殺總警長(三)
第三集
古傳光抗日剿共
調任霹州種下殺機
前霹靂州總警長古傳光的一生,與馬來亞共產黨結下一段不解之仇。在他的23年警察生涯裡,他大部份的時間都是用在追剿馬共份子。
古傳光是於1925年在中國出生。在他3歲時,他行醫的父親因開罪江西省地方共產黨幹部而被殺害。隨後,他的叔父與家人帶著他乘船逃離中國南來馬來亞,並定居在霹靂州的怡保。
古傳光的叔父是一名基督教傳教士,住在怡保以琳基督教堂後面的一間板屋。由於家境貧寒,在怡保英華小學就讀的古傳光放學後,出外充當洗車童及做雜工,以幫補家計。
1941年12月8日,日本蝗軍登陸吉蘭丹州的哥打峇魯,並迅速佔領了馬來亞及展開三年零八個月的恐怖統治。當日軍於12月底開抵怡保時,古傳光已在叔父的安排下被送往芙蓉,交由其姑媽照顧。
在日本統治的黑暗時期,當年16歲的古傳光曾多次目睹日軍的暴行,對日軍在森美蘭州知知港展開的大屠殺,更是深痛惡絕。血氣方剛的他,決定走入森林,加入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隊伍(馬共游擊隊前身),正面與日軍展開游擊戰。
古傳光加入抗日隊伍不久,被擢升為森州抗日隊伍的大隊長。由於他身處州級領導幹部,很自然的他與中央領導人建立了關係,而馬共第二號人物陳田就是在這個時候與古傳光相識。
1945年8月6日,隨著美國在日本廣島及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馬來亞的統治。古傳光抗日的傑出表現,深得英政府讚賞,除頒發英勇獎章之外,也於1946年6月選派他與另19人到倫敦參與抗日戰爭勝利遊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古傳光也於1948年與武來岸一名小園主的千金共結連理,組織一個小家庭。過後,馬共領導人曾多次派人游說,要他歸隊加入馬共對抗英殖民當局。古傳光不為所動,堅決拒絕,原因是他不認同馬共主義的思想。
反而於1952年,古傳光投身警界,加入砂勞越警隊擔任警長之職,隨後調往砂州政治部。在警隊的日子裡,古傳光表現優越,黑道聞其名而喪膽,而他對剿滅共產黨行動絕不手軟。
1964年,他接任為砂勞越州政治部主任後,主要任務是搜集州內的保安情報,以便保安部隊能在準確情報之下將共產黨份子剿滅。1966年,砂州共產黨顛覆行動最終平息,古傳光居功不淺。
七十年代,大馬半島的馬共顛覆行動日益熾熱,並有擴張至市區之勢。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於1974年6月7日在上班途中被馬共份子伏擊暗殺後,警察部隊震驚之餘,更有必要調派經驗豐富的剿共警官,坐鎮馬共力圖顛覆的州屬。
曾在砂州建立剿共偉績,並已升任為砂州副警察總監的古傳光,正是最佳的人選。
1974年6月接任為全國總警長的敦韓聶夫,在其2005年回憶錄中如此寫道:“當我的前任者阿都拉曼哈欣被殺後,我知道許多恐怖份子都是來自泰國南部的馬共第12區團。此區團的領導人加寧,曾與古傳光一起參與抗日活動及前往倫敦參與抗日戰爭勝利遊行。基於他們相識,我認為古傳光是最了解加寧的性情及能將他挫敗的最佳人選……”。
韓聶夫也如此敘述:“當我提出要調派他到霹靂州擔任總警長時,古傳光立刻接受。不過,他提出的條件是,我必須約見他的太太,讓她針對調職之事發表她的看法。
“我依照他的條件約見他的太太。賢淑溫和的她給我的第一句話是:‘如果你將占米(古傳光的洋名)調返霹靂州,他肯定無命。這些年來,他們(馬共)一直都追尋他的行蹤’”。(當年古傳光調任砂州,乃是要避開馬共的追殺。前兩任的全國總警察曾有意將他調返大馬半島,惟都被他拒絕)。
儘管如此,在擔任警員就必須冒著犧牲生命危險的大前提下,韓聶夫沒有改變他的決定。1975年2月3日,古傳光正式上任霹靂州總警長。
下週預告:暗殺古傳光的兩名馬共份子林文昌和黃福南,被判死刑後於1980年年初被送上絞刑台正法。不過這兩人被指涉及謀殺總警長的罪狀,在行刑前卻被撤消。
古傳光抗日剿共
調任霹州種下殺機
前霹靂州總警長古傳光的一生,與馬來亞共產黨結下一段不解之仇。在他的23年警察生涯裡,他大部份的時間都是用在追剿馬共份子。
古傳光是於1925年在中國出生。在他3歲時,他行醫的父親因開罪江西省地方共產黨幹部而被殺害。隨後,他的叔父與家人帶著他乘船逃離中國南來馬來亞,並定居在霹靂州的怡保。
古傳光的叔父是一名基督教傳教士,住在怡保以琳基督教堂後面的一間板屋。由於家境貧寒,在怡保英華小學就讀的古傳光放學後,出外充當洗車童及做雜工,以幫補家計。
1941年12月8日,日本蝗軍登陸吉蘭丹州的哥打峇魯,並迅速佔領了馬來亞及展開三年零八個月的恐怖統治。當日軍於12月底開抵怡保時,古傳光已在叔父的安排下被送往芙蓉,交由其姑媽照顧。
在日本統治的黑暗時期,當年16歲的古傳光曾多次目睹日軍的暴行,對日軍在森美蘭州知知港展開的大屠殺,更是深痛惡絕。血氣方剛的他,決定走入森林,加入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隊伍(馬共游擊隊前身),正面與日軍展開游擊戰。
古傳光加入抗日隊伍不久,被擢升為森州抗日隊伍的大隊長。由於他身處州級領導幹部,很自然的他與中央領導人建立了關係,而馬共第二號人物陳田就是在這個時候與古傳光相識。
1945年8月6日,隨著美國在日本廣島及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馬來亞的統治。古傳光抗日的傑出表現,深得英政府讚賞,除頒發英勇獎章之外,也於1946年6月選派他與另19人到倫敦參與抗日戰爭勝利遊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古傳光也於1948年與武來岸一名小園主的千金共結連理,組織一個小家庭。過後,馬共領導人曾多次派人游說,要他歸隊加入馬共對抗英殖民當局。古傳光不為所動,堅決拒絕,原因是他不認同馬共主義的思想。
反而於1952年,古傳光投身警界,加入砂勞越警隊擔任警長之職,隨後調往砂州政治部。在警隊的日子裡,古傳光表現優越,黑道聞其名而喪膽,而他對剿滅共產黨行動絕不手軟。
1964年,他接任為砂勞越州政治部主任後,主要任務是搜集州內的保安情報,以便保安部隊能在準確情報之下將共產黨份子剿滅。1966年,砂州共產黨顛覆行動最終平息,古傳光居功不淺。
七十年代,大馬半島的馬共顛覆行動日益熾熱,並有擴張至市區之勢。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於1974年6月7日在上班途中被馬共份子伏擊暗殺後,警察部隊震驚之餘,更有必要調派經驗豐富的剿共警官,坐鎮馬共力圖顛覆的州屬。
曾在砂州建立剿共偉績,並已升任為砂州副警察總監的古傳光,正是最佳的人選。
1974年6月接任為全國總警長的敦韓聶夫,在其2005年回憶錄中如此寫道:“當我的前任者阿都拉曼哈欣被殺後,我知道許多恐怖份子都是來自泰國南部的馬共第12區團。此區團的領導人加寧,曾與古傳光一起參與抗日活動及前往倫敦參與抗日戰爭勝利遊行。基於他們相識,我認為古傳光是最了解加寧的性情及能將他挫敗的最佳人選……”。
韓聶夫也如此敘述:“當我提出要調派他到霹靂州擔任總警長時,古傳光立刻接受。不過,他提出的條件是,我必須約見他的太太,讓她針對調職之事發表她的看法。
“我依照他的條件約見他的太太。賢淑溫和的她給我的第一句話是:‘如果你將占米(古傳光的洋名)調返霹靂州,他肯定無命。這些年來,他們(馬共)一直都追尋他的行蹤’”。(當年古傳光調任砂州,乃是要避開馬共的追殺。前兩任的全國總警察曾有意將他調返大馬半島,惟都被他拒絕)。
儘管如此,在擔任警員就必須冒著犧牲生命危險的大前提下,韓聶夫沒有改變他的決定。1975年2月3日,古傳光正式上任霹靂州總警長。
下週預告:暗殺古傳光的兩名馬共份子林文昌和黃福南,被判死刑後於1980年年初被送上絞刑台正法。不過這兩人被指涉及謀殺總警長的罪狀,在行刑前卻被撤消。
Thursday, March 17, 2011
馬共暗殺總警長(二)
第二集
總警長暗殺案未破
國家紀念碑遭炸毀
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的遇害時間是:1974年6月7日上午7時40分。執行暗殺行動的2名兇徒,早已選定在拉惹朱蘭巷下手,因為凡使用這條窄巷轉出大路(蒙巴登路,現稱敦霹靂路)的車輛,都必定會緩慢下來。
阿都拉曼哈欣的兒子納吉拉曼在《新海峽時報》撰寫的《我的父親─IGP被鎗殺》一文寫道:事發當日的上午6時30分,一高一矮兩人坐在拉惹朱蘭巷進口處的一間印度茶檔。他們環顧四週,耐心的在等待著。
約在上午7時40分,這兩人離開茶檔的座位,步往約五公尺外的拉惹朱蘭巷,再探視一番。此時該處已是車來人往,都是趕著上班的人潮,而經過的車輛,都緩慢下來。突然間,兩人神色緊張,手伸入掛在肩膀的布袋。這個時候,正是他們展開行動的一刻……。
納吉拉曼由警車載到吉隆坡中央醫院時,只見醫院緊急處人頭攢動。他在警車內不停的自問:“父親不知情況怎樣了!他傷得很重嗎?他還活著嗎?或他已經……。”
他急步踏出警車,看到父親躺在手推病床上,只露出頭與手部,披蓋在身上的白布染紅了鮮血。他衝前站在病床旁,喊著“爸爸”並激動的搖著父親的軀體及觸摸父親的臉和手,但是他已毫無反應。此時,納吉拉曼失聲痛哭,自責的喊道:“對不起……對不起!當你最需要幫助時,我卻不在你的身邊……。”
納吉拉曼在文章寫道:根據官方發佈的故事,指這兩名鎗手乃是馬共份子。他們是持著自動手鎗,站在車的兩旁向父親及司機猛烈開鎗。司機奧瑪警曹及時打開車門逃離,唯父親卻沒有這麼幸運。
全國總警長是警察部隊的統領,阿都拉曼哈欣被殺,自然轟動全國。警方也展開雷厲追緝行動,並發佈兩名兇徒的拼圖希望早日破案。
追緝行動進行多時,但是兇徒依然消遙法外。約一年後,正當這宗暗殺案逐漸被人淡忘之際,國會大廈鄰近的國家紀念碑於1975年8月26日清晨時分,突然發生爆炸,而裝置炸彈者據稱是馬共份子。
座落在都古路(Jalan Tugu)的國家紀念碑建於1966年,是為紀念1萬1000名在世界第二次大戰及在長達12年馬來亞緊急狀態殉職的軍人而建立。每年的英雄日(7月31日),國家元首、首相及軍警領導人都在紀念碑前,獻上鮮花以致敬意。
這座國家紀念碑高達15公尺,乃屬世界最高者。碑上塑造的軍人銅像,持著馬來西亞國旗,象懲著為和平與自由而犧牲。這次的爆炸,是將其中三個軍人銅像的頭臚炸斷。
事後流傳一則糗聞。住在國會大廈附近東姑山的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接獲紀念碑被炸的消息後,匆匆忙忙拿起相機趕到現場。這邊廂警方忙著調查,而那邊廂東姑舉起相機,到處拍照。
忙碌過後東姑要從相機取出菲林送往沖洗時,才赫然發現匆促趕往現場之時,相機內忘了裝上菲林,白忙了一場。
紀念碑被炸,顯示馬共威脅仍在,並滲入市區顛覆。約兩個多月的1975年11月13日,時任霹靂州總警長古傳光於這一天的中午12時15分,由司機楊炳忠載送返回江沙路福安園住家,途經醫院路轉入美園的交通燈之際,被2名從後而來的摩多騎士開鎗襲擊。
坐在車後座的古傳光,猝不及防,連中4鎗。他被急送中央醫院搶救,翌日傷重不治。而他的司機楊炳忠當時英勇救主,舉鎗還擊,卻不幸身中5鎗當場斃命。
過後,警方在追緝行動中逮捕2名嫌犯,證實他們乃是馬共份子林文昌和黃福南(年齡同樣23歲)。兩人在1978年3月被判謀殺古傳光罪名成立,處於死刑,隨後於1980年年初,兩人被送上絞刑台正法。
警方當時也指林文昌和黃福南涉及謀殺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惟在他倆行刑前,有關控狀卻被撤消。
下週預告:古傳光的一生,與馬來亞共產黨結下一段不解之仇。在他的23年警察生涯裡,他大部份的時間都是用在追剿馬共份子,埋下被暗殺的伏線。
總警長暗殺案未破
國家紀念碑遭炸毀
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的遇害時間是:1974年6月7日上午7時40分。執行暗殺行動的2名兇徒,早已選定在拉惹朱蘭巷下手,因為凡使用這條窄巷轉出大路(蒙巴登路,現稱敦霹靂路)的車輛,都必定會緩慢下來。
阿都拉曼哈欣的兒子納吉拉曼在《新海峽時報》撰寫的《我的父親─IGP被鎗殺》一文寫道:事發當日的上午6時30分,一高一矮兩人坐在拉惹朱蘭巷進口處的一間印度茶檔。他們環顧四週,耐心的在等待著。
約在上午7時40分,這兩人離開茶檔的座位,步往約五公尺外的拉惹朱蘭巷,再探視一番。此時該處已是車來人往,都是趕著上班的人潮,而經過的車輛,都緩慢下來。突然間,兩人神色緊張,手伸入掛在肩膀的布袋。這個時候,正是他們展開行動的一刻……。
納吉拉曼由警車載到吉隆坡中央醫院時,只見醫院緊急處人頭攢動。他在警車內不停的自問:“父親不知情況怎樣了!他傷得很重嗎?他還活著嗎?或他已經……。”
他急步踏出警車,看到父親躺在手推病床上,只露出頭與手部,披蓋在身上的白布染紅了鮮血。他衝前站在病床旁,喊著“爸爸”並激動的搖著父親的軀體及觸摸父親的臉和手,但是他已毫無反應。此時,納吉拉曼失聲痛哭,自責的喊道:“對不起……對不起!當你最需要幫助時,我卻不在你的身邊……。”
納吉拉曼在文章寫道:根據官方發佈的故事,指這兩名鎗手乃是馬共份子。他們是持著自動手鎗,站在車的兩旁向父親及司機猛烈開鎗。司機奧瑪警曹及時打開車門逃離,唯父親卻沒有這麼幸運。
全國總警長是警察部隊的統領,阿都拉曼哈欣被殺,自然轟動全國。警方也展開雷厲追緝行動,並發佈兩名兇徒的拼圖希望早日破案。
追緝行動進行多時,但是兇徒依然消遙法外。約一年後,正當這宗暗殺案逐漸被人淡忘之際,國會大廈鄰近的國家紀念碑於1975年8月26日清晨時分,突然發生爆炸,而裝置炸彈者據稱是馬共份子。
座落在都古路(Jalan Tugu)的國家紀念碑建於1966年,是為紀念1萬1000名在世界第二次大戰及在長達12年馬來亞緊急狀態殉職的軍人而建立。每年的英雄日(7月31日),國家元首、首相及軍警領導人都在紀念碑前,獻上鮮花以致敬意。
這座國家紀念碑高達15公尺,乃屬世界最高者。碑上塑造的軍人銅像,持著馬來西亞國旗,象懲著為和平與自由而犧牲。這次的爆炸,是將其中三個軍人銅像的頭臚炸斷。
事後流傳一則糗聞。住在國會大廈附近東姑山的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接獲紀念碑被炸的消息後,匆匆忙忙拿起相機趕到現場。這邊廂警方忙著調查,而那邊廂東姑舉起相機,到處拍照。
忙碌過後東姑要從相機取出菲林送往沖洗時,才赫然發現匆促趕往現場之時,相機內忘了裝上菲林,白忙了一場。
紀念碑被炸,顯示馬共威脅仍在,並滲入市區顛覆。約兩個多月的1975年11月13日,時任霹靂州總警長古傳光於這一天的中午12時15分,由司機楊炳忠載送返回江沙路福安園住家,途經醫院路轉入美園的交通燈之際,被2名從後而來的摩多騎士開鎗襲擊。
坐在車後座的古傳光,猝不及防,連中4鎗。他被急送中央醫院搶救,翌日傷重不治。而他的司機楊炳忠當時英勇救主,舉鎗還擊,卻不幸身中5鎗當場斃命。
過後,警方在追緝行動中逮捕2名嫌犯,證實他們乃是馬共份子林文昌和黃福南(年齡同樣23歲)。兩人在1978年3月被判謀殺古傳光罪名成立,處於死刑,隨後於1980年年初,兩人被送上絞刑台正法。
警方當時也指林文昌和黃福南涉及謀殺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惟在他倆行刑前,有關控狀卻被撤消。
下週預告:古傳光的一生,與馬來亞共產黨結下一段不解之仇。在他的23年警察生涯裡,他大部份的時間都是用在追剿馬共份子,埋下被暗殺的伏線。
Friday, March 11, 2011
馬共暗殺總警長(一)
第一集
馬共入侵城鎮顛覆
暗殺IGP與霹總警長
37年前,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在吉隆坡鬧市被2名鎗手設伏暗殺,震驚全國。接著年餘後,時任霹靂州總警長古傳光在怡保街頭被2名鎗手襲擊殺害,激起另一波的震撼。
兩名高級警官在年餘內先後被鎗殺,據稱都是馬來亞共產黨份子所為。而在這兩名警官遇害的相隔期間,馬共份子更公然向當局挑戰,炸毀座落在國會大廈鄰近的國家紀念碑。
這連串的暗殺及破壞行動,為七十年代寫下了馬共從森林武裝斗爭,轉身深入城鎮進行顛覆行動的瘋狂年代。
阿都拉曼哈欣的暗殺案,發生於1974年6月7日上午。當年的我,“報齡”只有年餘,乃屬報界新兵。現今憶起當年的採訪情景,我腦海裡尚抹不了當時戰戰兢兢的模糊印象。
案發當日,阿都拉曼哈欣離開加炳路的住家,由司機載送前往武吉阿曼警察總部。約上午7時40分,他乘坐的馬賽地途經李延年大廈側旁的拉惹朱蘭巷出口處,正當車速減緩之際,2名鵠候已久的鎗手趨前發難,連發11鎗,其中7粒子彈分別射中他的肩膀、肋骨和左腿,而另外2粒則擊中車內的司機。
坐在車後座的阿都拉曼哈欣,根本無法避開鎗彈的襲擊。重傷的他在送往醫院時已告不治,享年51歲。他的司機幸能及時負傷奪門逃出,避過死劫。
阿都拉曼哈欣遇害的36週年前夕,他的兒子納吉拉曼(Najib Rahman)於2010年6月6日,在《新海峽時報》撰寫了一篇文章,追思他父親生前的點滴及當年遇害的情景,也籍此文章控訴殺他父親的兇手,迄今都沒有被提控上法庭。
當時已擔任《新海峽時報》意外組記者的納吉拉曼,在這篇題為《我的父親─IGP被鎗殺》的文章裡說:“雖然被指鎗殺我父親的2名兇徒最終被捕,但是他們過後是因為殺害古傳光而被送上絞刑台正法。不過,這2名兇徒卻從來沒有被提審殺害IGP的罪名……。”
1974年6月7日是納吉拉曼迄今尚刻骨銘心的日子。他在文章寫道:這一天的上午7時30分,父親乘坐藍色的馬賽地離家之前,交了50令吉給母親以購買配料做mee rebus,並交代說他不會在週五祈禱之前回家。約15分鐘後,他也駕車上班,前往蕉賴接載一名朋友出外採訪。
大約是上午8時,納吉拉曼載著這名負責採訪法庭新聞的朋友(馬來郵報記者)前往法庭山(現址是馬來亞銀行總部)。約8時20分,他準備通過拉惹朱蘭巷的一條捷徑駛上法庭山之時,卻被一名警員阻攔。
他只好沿著拉惹朱蘭巷的原路行駛,在不遠處看到一大群人圍著一輛汽車。當時他心中只想到,必是發生車禍了。當他緩慢駕著車及就要轉上法庭山之際,他看到一名負責採訪法庭新聞的女同事在車前緊張的揮手,示意他停車。
納吉拉曼於是較下車鏡,探問何事。神色慌張的女同事氣急敗壞的說:“有一名高級警官被人開鎗射傷了!”“是誰?”納吉拉曼急問。“我還不知道!”
負責採訪意外新聞的納吉拉曼立刻感觸到這會是一則大新聞。他連忙對女同事說:“這是一條大新聞。妳先去現場拿料,我泊好車後立刻就來找妳……。”
納吉拉曼將車停放在法庭山之後,急步沿著小山坡的石階跑往現場。居高臨下的他,看到現場一輛藍色馬賽地的車頂,而據他所知,當時整個吉隆坡就只有他父親的馬賽地是藍色的。
他頓時愣住,身上血液也似乎停止流動了,陣陣的恐懼感湧上心頭。臉色一時變得蒼白無比的納吉拉曼最終鼓足力氣,從石階飛奔而下,一邊高喊著“爸爸”,一邊衝向車前。
在現場指揮調查的高級警官古拉星甘副警監見納吉拉曼衝前來,連忙緊緊捉著他的胳膊,安撫著說:“沒事的,沒事的!你父親已送去醫院了!”當納吉拉曼的情緒稍為平靜後,古拉召來警車將他載往醫院。
下週預告:全國總警長被殺,警方展開雷厲追緝行動,但兇徒消遙法外。約一年後,國家紀念碑於1975年8月26日清晨時分突然發生爆炸,而裝置炸彈者據稱是馬共份子。
馬共入侵城鎮顛覆
暗殺IGP與霹總警長
37年前,時任全國總警長阿都拉曼哈欣在吉隆坡鬧市被2名鎗手設伏暗殺,震驚全國。接著年餘後,時任霹靂州總警長古傳光在怡保街頭被2名鎗手襲擊殺害,激起另一波的震撼。
兩名高級警官在年餘內先後被鎗殺,據稱都是馬來亞共產黨份子所為。而在這兩名警官遇害的相隔期間,馬共份子更公然向當局挑戰,炸毀座落在國會大廈鄰近的國家紀念碑。
這連串的暗殺及破壞行動,為七十年代寫下了馬共從森林武裝斗爭,轉身深入城鎮進行顛覆行動的瘋狂年代。
阿都拉曼哈欣的暗殺案,發生於1974年6月7日上午。當年的我,“報齡”只有年餘,乃屬報界新兵。現今憶起當年的採訪情景,我腦海裡尚抹不了當時戰戰兢兢的模糊印象。
案發當日,阿都拉曼哈欣離開加炳路的住家,由司機載送前往武吉阿曼警察總部。約上午7時40分,他乘坐的馬賽地途經李延年大廈側旁的拉惹朱蘭巷出口處,正當車速減緩之際,2名鵠候已久的鎗手趨前發難,連發11鎗,其中7粒子彈分別射中他的肩膀、肋骨和左腿,而另外2粒則擊中車內的司機。
坐在車後座的阿都拉曼哈欣,根本無法避開鎗彈的襲擊。重傷的他在送往醫院時已告不治,享年51歲。他的司機幸能及時負傷奪門逃出,避過死劫。
阿都拉曼哈欣遇害的36週年前夕,他的兒子納吉拉曼(Najib Rahman)於2010年6月6日,在《新海峽時報》撰寫了一篇文章,追思他父親生前的點滴及當年遇害的情景,也籍此文章控訴殺他父親的兇手,迄今都沒有被提控上法庭。
當時已擔任《新海峽時報》意外組記者的納吉拉曼,在這篇題為《我的父親─IGP被鎗殺》的文章裡說:“雖然被指鎗殺我父親的2名兇徒最終被捕,但是他們過後是因為殺害古傳光而被送上絞刑台正法。不過,這2名兇徒卻從來沒有被提審殺害IGP的罪名……。”
1974年6月7日是納吉拉曼迄今尚刻骨銘心的日子。他在文章寫道:這一天的上午7時30分,父親乘坐藍色的馬賽地離家之前,交了50令吉給母親以購買配料做mee rebus,並交代說他不會在週五祈禱之前回家。約15分鐘後,他也駕車上班,前往蕉賴接載一名朋友出外採訪。
大約是上午8時,納吉拉曼載著這名負責採訪法庭新聞的朋友(馬來郵報記者)前往法庭山(現址是馬來亞銀行總部)。約8時20分,他準備通過拉惹朱蘭巷的一條捷徑駛上法庭山之時,卻被一名警員阻攔。
他只好沿著拉惹朱蘭巷的原路行駛,在不遠處看到一大群人圍著一輛汽車。當時他心中只想到,必是發生車禍了。當他緩慢駕著車及就要轉上法庭山之際,他看到一名負責採訪法庭新聞的女同事在車前緊張的揮手,示意他停車。
納吉拉曼於是較下車鏡,探問何事。神色慌張的女同事氣急敗壞的說:“有一名高級警官被人開鎗射傷了!”“是誰?”納吉拉曼急問。“我還不知道!”
負責採訪意外新聞的納吉拉曼立刻感觸到這會是一則大新聞。他連忙對女同事說:“這是一條大新聞。妳先去現場拿料,我泊好車後立刻就來找妳……。”
納吉拉曼將車停放在法庭山之後,急步沿著小山坡的石階跑往現場。居高臨下的他,看到現場一輛藍色馬賽地的車頂,而據他所知,當時整個吉隆坡就只有他父親的馬賽地是藍色的。
他頓時愣住,身上血液也似乎停止流動了,陣陣的恐懼感湧上心頭。臉色一時變得蒼白無比的納吉拉曼最終鼓足力氣,從石階飛奔而下,一邊高喊著“爸爸”,一邊衝向車前。
在現場指揮調查的高級警官古拉星甘副警監見納吉拉曼衝前來,連忙緊緊捉著他的胳膊,安撫著說:“沒事的,沒事的!你父親已送去醫院了!”當納吉拉曼的情緒稍為平靜後,古拉召來警車將他載往醫院。
下週預告:全國總警長被殺,警方展開雷厲追緝行動,但兇徒消遙法外。約一年後,國家紀念碑於1975年8月26日清晨時分突然發生爆炸,而裝置炸彈者據稱是馬共份子。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