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平协议成定局.陈平放下武装斗争
廿年前的1989年12月2日,马共总书记陈平在泰国合艾的蠡园酒店与大马及泰国签署了一份和平协议,象征着马共41年的武装斗争,从此结束!
当年,我有幸参与采访这个签约的仪式,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廿年过后,迄今尚烙印在我脑海的深刻印象,不是三造官方式的谈话,而是当时采访场面的“乱局”及一些媒体记者的恶斗。
我说的场面“乱局”,分为两场。第一场发生在签约仪式前的11月30日晚,第二场则发生在签约仪式的当日上午。
早在三天前的11月29日,我当时服务的《新明日报》已安排我与主笔林放及摄记温华达抵达合艾,负责这次的采访任务。
我们抵步后的首要工作,是要先取得泰国官方签发的准证,以方便进入蠡园酒店的签约大厅。大马、新加坡及各国媒体也在这一日,陆续来到合艾。
11月30日傍晚时分,我们突然接到通知指陈平要在晚上9点提早接见记者。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令我们雀跃万分之余,也庆幸提早抵达合艾。
在泰方安排之下,提早到来而能“捷足先登”的五十余名各国记者,于7点30分在蠡园酒店集合,然后挤入一辆军车被载往一个不知名的地点(事后才知道是泰马联合军事中心的办事处)。
第一次见到陈平,我只能以“惊讶”来形容。在我想象中,一个人如果年达64高龄而又经常出入森林作武装斗争,外形看来必定瘦骨嶙峋,老叟一名。
但是,出现在我眼前的陈平,却是满脸红光、面目慈祥及皮肤白润,外形似足一名养尊处优的富商。倘若在街头与他相遇,打死也不会相信他就是陈平。
陈平在记者会开场白过后,他突然发出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结果,在场举手者超过一半人数。
这场提前举行的记者会,只限定记者发问六道问题,结果引起各国记者争先抢后的发问。陈平有时以泰语作答,有时也以华语、英语及马来语表达。
不过,当记者会进入高潮时,整个场面变成是以华语和英语为主导。正当原本已是人挤人及场面开始失控之际,混乱中一名泰国记者怒气冲冲的突然跳上桌面,大声呼喝抗议听不懂。
众人一时为之惊愕,陪同陈平的泰国军官立刻以泰语高声喝止,这名泰国记者才惊觉闯祸,并向陈平为他的失体而道歉。
这就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乱局”之一!
12月2日上午8点多,各国记者纷纷涌入签约大厅,人数多达近两百人。
三方代表(马共是总书记陈平、主席阿都拉昔及中委拉昔迈丁,大马是内政部秘书长旺西迪、武装部队参谋总长哈欣将军及全国总警长韩聂夫,泰国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操哇立上将)入座准备签字时,场面开始失控。
各国记者特别是摄记及电视台摄影员纷纷涌前,有如人墙般的堵在七名代表的前面,刚好挡着坐在前排观礼的贵宾。
原本是要见证七代表签约的三百余名贵宾,看到的不见七人的签字,而是“观赏”到前面一整排记者的背部与臀部。
前几天泰方发出的准证,似乎已无效。涌上前的人群许多都没有挂上准证,就是无人理会他们是怎样进来的。
场面之混乱,泰方却不在意,更甭说他们有从11月30日晚的第一乱吸取教训。正当众人你推我挤之际,突然传出一声巨响,只见两名记者跌倒,相机碰地发出刺耳声音。
原来,这两名同属一报社的记者合作无间,以叠罗汉的方式让摄记骑坐在膊头上,再以居高临下之势拍取镜头。但是,在人挤人的情况下,两人终于站不稳,失去重心而摔跌在地。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第二场“乱局”!
事后,一位同行洋洋得意的对我说:“我是故意挤倒他们的!”两家敌对报在此时此刻也出“矛招”,确是恶斗奇闻!
(二)和平协议内容保密.陈平返马成泡影
1989年12日2日的合艾和平协议,可以说是在“极度混乱及场面失控”的情况之下,完成签约仪式!
在场的两百余名各国传媒代表,忘了较早前泰国当局作出的安排,结果演变成人挤人的局面,纷纷争先恐后的扑前猎取历史性的镜头。
他们在签约三方的七人代表面前筑起的人墙,无意之中档住了坐在前排观礼贵宾的视线,让三百余名贵宾只看到传媒代表的臀部,却无法目睹马共及泰马三方代表挥笔签名的那一刻!
乱局过后,就是传媒大显神通的时刻。摄影记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将拍摄到的菲林送到机场,赶上班机的时间,以准时寄返报社。而记者忙完写稿后,就是要在第一时间,通过传真机将稿件传返报社。
蠡园酒店虽然设有传真服务,但是却以张数计算,每张收费10令吉。在记者抗议之下,酒店最后同意每张收费5令吉,不过,我与数名大马同行仍然嫌贵。
当时的合艾通讯员张陕光,顿时变成大马记者的重要人物。张先生是大马多间报社的通讯员,平日都有供应稿件。所以,理想当然的,他就成为大马记者求助的对象。
我与数名同行最终乘坐张先生的甲虫车,返回他的住家借用他的传真机。我们一边传稿,还一边尝试他太太亲自做的糕点呢!
时间如流水飞逝,廿年后的今日,我们看到了前马共总书记陈平渴盼重返大马落叶归根的愿望,终于写上句号。
2009年4月30日,联邦法院三司驳回陈平的回国上诉,而联邦法院的这项判决属最后判决,意味着陈平在有生之年将无法返马定居。
原名王文华的陈平,是于2003年开始提出申请,并于2005年3月4日入禀槟城高庭,以申请返回大马故土安享余年。他当时也发表10点声明,以表露他“生于斯、死于斯”的心愿。
但他无法提呈报生纸和公民权相关文件,以证明他是大马公民,结果于2007年7月31日被高庭遂驳回申请,到了联邦法院才真正的返国之梦成泡影!
我翻查廿年前的采访记录及资料,才惊觉到当年的采访只流于表面功夫,因为我们只取得联合公报的内容,但却无法探知和平协议的详细内容。
正如陈平的律师在法庭上揭露的和平协议第3.1条款及第3.2条款,都不曾在签约当天公布天下。这不是记者当时采访失职,只是记者职权受限。可能也因基于国家机密,当局不向记者公布。
联合公报共有四个重点,只有第三个重点提及在适当时候,大马政府将会允许前马共分子自由参加政治活动而已。至于重返大马的条例如何,我们不得而告。
若你不信,请看以下我重抄的联合公报全文:
(一)泰王国政府、马来西亚政府及马来亚共产党基于和解与和平的共同愿望,达成两项关于在整个泰马边境地区和马来西亚停止一切武装活动和实现和平的共同协议:一项是泰王国政府第四区内部安全行动指挥部和马来亚共产党的协议,另一项是马来西亚政府和马来亚共产党的协议。
(二)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解散后的前武装部队成员向泰国和马来西亚保证尊重这两个国家的法律,并为了人民的利益参加社会经济发展。泰国和马来西亚将公平对待这些成员。马来西亚政府将在适当时候允许原为马来西亚公民和成为马来西亚公民的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解散后的前武装部队成员在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与法律范围内自由参加政治活动。
(三)三方确认,这项光荣的和解将为泰马边境地区和马来西亚带来繁荣、稳定和安全。
(四)马来西亚政府和马来亚共产党向泰王国政府为举行三方和谈提供方便以及促使和谈圆满成功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Saturday, November 21, 2009
殺人狂魔文冬卡立之末日(二)
卡立慕都是近年来最震摄人心的印裔黑道人物。他视王法如无物,泯绝人性滥杀无辜。他追杀仇敌时采取的“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作风,令人畏惧。
卡立慕都是于1961年1月22日在彭亨州文冬出世,故此外号也称为“文冬卡立”。他在14岁开始涉足江湖,加入当地一个华人“零四”私会党。
自此之后,卡立慕都踏上一条不归路。
他19岁时就因犯罪坐牢一年,出狱后显然有意改过自新。1980年3月他离开家乡来到吉隆坡,在巴刹当劳工,也曾在茶室当过助手。过后他转移到蒲种的一间面包店当助手,随后又转行当起车厂的拖车佬。
可是,他的“正业”只维持约4年。1984年他又重返江湖,这次参与印裔组成的“零八”私会党,开始在十五碑、泗岩沫、双溪威及安邦等地区活跃。他涉足的活动包括收保护费、抢劫、恐吓、致伤他人、勒索及帮派讲数等等。
1985年7月,他终被警方逮捕,并于该年的9月5日至1987年9月3日在紧急法令下被扣留两年。随后在1987年9月4日再被限制居留在关丹,为期一年。
卡立慕都的扣留期服完后,他重返吉隆坡,在旧巴生路的一间超级市场当内部侦探(in-house detective)。
1989年年杪开始,卡立慕都开始涉及毒品走私活动。当时,他与旧巴生路的“零四”私会党结盟,得到众多党徒支持。在一些亲信协助下,他的毒品“生意”越益猖狂。
不过,此景不长。数月后(1990年4月10日)他在旧巴生路被设伏的警队逮捕。由于他身怀48克的海洛英,所以在危险毒品法令第39B条文下被控,一旦罪死唯一刑罚是死刑。
此案在法庭提审后,由于证控不足获得副检察司撤消有关控状,改以危险毒品(特别措施)法令的条文提控,并将他限制居留在霹雳州务边两年(1991年1月18日至1993年1月17日)。
过后他原本有一宗件要在1991年11月25日,但是他并没有到八打灵再也法庭接受审讯,反而失去踪影。
1993年,卡立慕都逐渐暴露他的残酷本性。他为了建立本身的“毒品王朝”,不容他人吃里扒外,凡是背叛他的同党,都成为他追杀目标。他的清算行动显然是要起杀一儆百实效,并在印裔社会树立威信,那些与他有过节者,莫不闻风丧胆。
这一年的大开杀戒,导致十多人丧命枪下,尤其是6月12日晚发生在陈明再也组屋的大屠杀行动,更有4人惨死枪下,另有2人受伤。
卡立慕都的杀人行径,越益猖獗。时任全国刑事调查部总监拿督查曼干随后宣布准备悬赏10万令吉缉拿卡立慕都,并提醒与卡立慕都结下仇怨的对头人,急促联络警方。
卡立慕都态度嚣张,根本不把警方放在眼内。在6月中,他竟拨电给追捕他的查曼干,恐吓这名高级警官小心。
淡米尔报的一名记者,因大篇幅报导卡立慕都被警方通缉新闻及生活照,在家及报社都接到卡立慕都的电话警告。据称这名记者在童年时期就与卡立慕都相识,对方声称若继续报导,不要怪他翻面无情,格杀勿论。
曾有数次,卡立慕都拨电到报社,通知记者他准备展开枪杀行动。初时记者以为有人恶作剧,不加理会,孰知当天的指定时间与地点,果然发生枪杀案。
尚有一次,记者接获通知赶到旧巴生路,苦等大半天,不料卡立慕都转移目标,以声东击西之势改在孟沙路杀人。
这时的卡立慕都,行径已到达疯狂地步。心理专家形容这是精神变态者的潜意识反应,若不再加以制止,后果堪虞。
殺人王的末路
__________
杀人王卡立慕都的残暴及杀人如麻的行径,在雪隆一带掀起阵阵腥风血雨。当时领导全国刑警的一哥拿督查曼干发出誓言,坚称警方会不惜将原本的1万令吉悬赏提高至10万令吉,捉拿卡立慕都归案。
从过去的罪犯档案证明,犯罪者的路,不会走得很远。卡立慕都从1991年至1993年震撼全国两年半,终于在1993年6月29日走完人生路,只比莫达清及阿虫的末路稍为长一点。
这一天的清晨6点多,卡立慕都与两名同党在美旦白沙罗一家双层排屋的民宅被警队重重包围,在一场激烈枪战中,卡立慕都与两名“亲蜜战友”纷纷中枪伏诛,死时32岁。
据事后记者查悉,其实警方早在围剿行动前的一个星期,已掌握卡立慕都与同党的行纵。警方一直按兵不动,只是在等待时机。
卡立慕都藏身的民宅,座落在美旦白沙罗花园。这处的住宅地点僻静,而卡立慕都租住的单位是一间角头屋,一旁是森林区山坡及死路,出入处只能通过前门。
该处的森林区正好成为警方的战略地点,让警队神枪手及干探能够埋伏在森林区内,不动声色的监视着卡里慕都与同党的一举一动。
6月28日的入黑时分约7点,警队知道卡立慕都与同党离开民宅后,认为时机已到。这时,警方也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加派人手,增强四周的设伏,准备随时行动。
警队耐心等候,直至翌日(6月29日)清晨约6点,才看到卡立慕都与两名“亲蜜战友”返抵民宅。
这一刻,参与围剿的警员心跳一百。一声令下,警员各就各位,立刻展开行动。一批神枪手四面包抄,严阵戒备,而另一批警探越过铁闸门硬闯入屋,随着枪声卜卜。
当枪声此起彼落之际,卡立慕都由楼上的露台杀出重围,企图攀越砖墙逃到隔邻的住家。
就在此时,设伏在外的神枪手眼明手快,在昏暗色中瞄准目标放了一枪。这时的卡立慕都原本已越过隔邻的露台,枪声响后,他应声倒下。
枪战结束后,警队在场收拾残局,证实其中两名伏诛匪徒身份。他们是古那南(绰号比列)及32古那西卡(绰号劳勿古那),两人都是32岁。
比列和劳勿古那都是卡立慕都的得力助手与党,平日随伴在侧。警方从他们身上起获手枪之外,也在他们卧尸的房间,发现一些吸大麻的器具。
警方也证实在露台中枪毙命的死者,正是警方追缉多时的卡立慕都。警方在他身上起获一支德国制手枪,枪膛内尚装有12粒子弹。
时任全国刑事调查部总监拿督查曼干于清晨7点多,陪同时任全国总警长敦韩聂夫到达现场。当查曼干在场宣布伏诛者就是卡立慕都时,在场围观的居民纷纷鼓掌叫好。查曼干也当场向饱受惊吓的居民致歉。
卡立慕都卧尸之露台,处于死角,警方欲将他的遗体抬离时,隔邻住户坚持不准警方绕过屋内楼梯。邻居此番举止,令警方哭笑不得。最终,查曼干表示明白住户的避忌,决定让工作人员将尸体直接由露台吊下。
卡立慕都死了!不过,他的余威犹存。他的遗体送入中央医院殓尸房后,他的残余党徒竟拨电话到医院警亭,声称要血洗医院,搞到警方惊慌一场!
更有一些将他当为“偶像”者,仍然抹不掉他“英雄”的形象,声称卡立慕都宁死不屈,在被警方围捕时是自己开枪自轰,非死于警方枪下。
有者甚至说卡立慕都并没有死,有者也说卡立慕都是被战友比列出卖后自尽。尤有进者有人咒骂出卖情报者为不忠不义之徒。
这些绘声绘影的传言在犯罪史上是罕见的,也进一步说明卡立慕都的阴影,仍然“活在”一些人的心中。
拿督查曼干不得不把卡立慕都被杀后的照片示众,澄清卡立慕都确实是死在警枪之下,非自轰。在警队来说,这样的辟谣也是罕见的!
警方事后在巴生河流域、雪州的万津及彭亨的劳勿等地,一口气逮捕82人,显见卡立慕都的势力,实非同凡响!
卡立慕都是于1961年1月22日在彭亨州文冬出世,故此外号也称为“文冬卡立”。他在14岁开始涉足江湖,加入当地一个华人“零四”私会党。
自此之后,卡立慕都踏上一条不归路。
他19岁时就因犯罪坐牢一年,出狱后显然有意改过自新。1980年3月他离开家乡来到吉隆坡,在巴刹当劳工,也曾在茶室当过助手。过后他转移到蒲种的一间面包店当助手,随后又转行当起车厂的拖车佬。
可是,他的“正业”只维持约4年。1984年他又重返江湖,这次参与印裔组成的“零八”私会党,开始在十五碑、泗岩沫、双溪威及安邦等地区活跃。他涉足的活动包括收保护费、抢劫、恐吓、致伤他人、勒索及帮派讲数等等。
1985年7月,他终被警方逮捕,并于该年的9月5日至1987年9月3日在紧急法令下被扣留两年。随后在1987年9月4日再被限制居留在关丹,为期一年。
卡立慕都的扣留期服完后,他重返吉隆坡,在旧巴生路的一间超级市场当内部侦探(in-house detective)。
1989年年杪开始,卡立慕都开始涉及毒品走私活动。当时,他与旧巴生路的“零四”私会党结盟,得到众多党徒支持。在一些亲信协助下,他的毒品“生意”越益猖狂。
不过,此景不长。数月后(1990年4月10日)他在旧巴生路被设伏的警队逮捕。由于他身怀48克的海洛英,所以在危险毒品法令第39B条文下被控,一旦罪死唯一刑罚是死刑。
此案在法庭提审后,由于证控不足获得副检察司撤消有关控状,改以危险毒品(特别措施)法令的条文提控,并将他限制居留在霹雳州务边两年(1991年1月18日至1993年1月17日)。
过后他原本有一宗件要在1991年11月25日,但是他并没有到八打灵再也法庭接受审讯,反而失去踪影。
1993年,卡立慕都逐渐暴露他的残酷本性。他为了建立本身的“毒品王朝”,不容他人吃里扒外,凡是背叛他的同党,都成为他追杀目标。他的清算行动显然是要起杀一儆百实效,并在印裔社会树立威信,那些与他有过节者,莫不闻风丧胆。
这一年的大开杀戒,导致十多人丧命枪下,尤其是6月12日晚发生在陈明再也组屋的大屠杀行动,更有4人惨死枪下,另有2人受伤。
卡立慕都的杀人行径,越益猖獗。时任全国刑事调查部总监拿督查曼干随后宣布准备悬赏10万令吉缉拿卡立慕都,并提醒与卡立慕都结下仇怨的对头人,急促联络警方。
卡立慕都态度嚣张,根本不把警方放在眼内。在6月中,他竟拨电给追捕他的查曼干,恐吓这名高级警官小心。
淡米尔报的一名记者,因大篇幅报导卡立慕都被警方通缉新闻及生活照,在家及报社都接到卡立慕都的电话警告。据称这名记者在童年时期就与卡立慕都相识,对方声称若继续报导,不要怪他翻面无情,格杀勿论。
曾有数次,卡立慕都拨电到报社,通知记者他准备展开枪杀行动。初时记者以为有人恶作剧,不加理会,孰知当天的指定时间与地点,果然发生枪杀案。
尚有一次,记者接获通知赶到旧巴生路,苦等大半天,不料卡立慕都转移目标,以声东击西之势改在孟沙路杀人。
这时的卡立慕都,行径已到达疯狂地步。心理专家形容这是精神变态者的潜意识反应,若不再加以制止,后果堪虞。
殺人王的末路
__________
杀人王卡立慕都的残暴及杀人如麻的行径,在雪隆一带掀起阵阵腥风血雨。当时领导全国刑警的一哥拿督查曼干发出誓言,坚称警方会不惜将原本的1万令吉悬赏提高至10万令吉,捉拿卡立慕都归案。
从过去的罪犯档案证明,犯罪者的路,不会走得很远。卡立慕都从1991年至1993年震撼全国两年半,终于在1993年6月29日走完人生路,只比莫达清及阿虫的末路稍为长一点。
这一天的清晨6点多,卡立慕都与两名同党在美旦白沙罗一家双层排屋的民宅被警队重重包围,在一场激烈枪战中,卡立慕都与两名“亲蜜战友”纷纷中枪伏诛,死时32岁。
据事后记者查悉,其实警方早在围剿行动前的一个星期,已掌握卡立慕都与同党的行纵。警方一直按兵不动,只是在等待时机。
卡立慕都藏身的民宅,座落在美旦白沙罗花园。这处的住宅地点僻静,而卡立慕都租住的单位是一间角头屋,一旁是森林区山坡及死路,出入处只能通过前门。
该处的森林区正好成为警方的战略地点,让警队神枪手及干探能够埋伏在森林区内,不动声色的监视着卡里慕都与同党的一举一动。
6月28日的入黑时分约7点,警队知道卡立慕都与同党离开民宅后,认为时机已到。这时,警方也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加派人手,增强四周的设伏,准备随时行动。
警队耐心等候,直至翌日(6月29日)清晨约6点,才看到卡立慕都与两名“亲蜜战友”返抵民宅。
这一刻,参与围剿的警员心跳一百。一声令下,警员各就各位,立刻展开行动。一批神枪手四面包抄,严阵戒备,而另一批警探越过铁闸门硬闯入屋,随着枪声卜卜。
当枪声此起彼落之际,卡立慕都由楼上的露台杀出重围,企图攀越砖墙逃到隔邻的住家。
就在此时,设伏在外的神枪手眼明手快,在昏暗色中瞄准目标放了一枪。这时的卡立慕都原本已越过隔邻的露台,枪声响后,他应声倒下。
枪战结束后,警队在场收拾残局,证实其中两名伏诛匪徒身份。他们是古那南(绰号比列)及32古那西卡(绰号劳勿古那),两人都是32岁。
比列和劳勿古那都是卡立慕都的得力助手与党,平日随伴在侧。警方从他们身上起获手枪之外,也在他们卧尸的房间,发现一些吸大麻的器具。
警方也证实在露台中枪毙命的死者,正是警方追缉多时的卡立慕都。警方在他身上起获一支德国制手枪,枪膛内尚装有12粒子弹。
时任全国刑事调查部总监拿督查曼干于清晨7点多,陪同时任全国总警长敦韩聂夫到达现场。当查曼干在场宣布伏诛者就是卡立慕都时,在场围观的居民纷纷鼓掌叫好。查曼干也当场向饱受惊吓的居民致歉。
卡立慕都卧尸之露台,处于死角,警方欲将他的遗体抬离时,隔邻住户坚持不准警方绕过屋内楼梯。邻居此番举止,令警方哭笑不得。最终,查曼干表示明白住户的避忌,决定让工作人员将尸体直接由露台吊下。
卡立慕都死了!不过,他的余威犹存。他的遗体送入中央医院殓尸房后,他的残余党徒竟拨电话到医院警亭,声称要血洗医院,搞到警方惊慌一场!
更有一些将他当为“偶像”者,仍然抹不掉他“英雄”的形象,声称卡立慕都宁死不屈,在被警方围捕时是自己开枪自轰,非死于警方枪下。
有者甚至说卡立慕都并没有死,有者也说卡立慕都是被战友比列出卖后自尽。尤有进者有人咒骂出卖情报者为不忠不义之徒。
这些绘声绘影的传言在犯罪史上是罕见的,也进一步说明卡立慕都的阴影,仍然“活在”一些人的心中。
拿督查曼干不得不把卡立慕都被杀后的照片示众,澄清卡立慕都确实是死在警枪之下,非自轰。在警队来说,这样的辟谣也是罕见的!
警方事后在巴生河流域、雪州的万津及彭亨的劳勿等地,一口气逮捕82人,显见卡立慕都的势力,实非同凡响!
Sunday, November 15, 2009
殺人狂魔文冬卡立(一)
七十年代的大盜莫達清(原名黃瑞清),出道不足一年,幹案卅餘宗。他的「代表作」是於1975年10月26日搶劫安邦路跑馬場的解款車廿多萬令吉。(見《KP話當年》第三篇)。
八十年代的大盜阿蟲(原名鄭松喜),憑著一支火力強猛的AR15萊福鎗,於1985年1月28日打劫安邦路東京銀行120萬令吉。這宗百萬劫案,破了當年所有的劫案記錄。(見《KP話當年》第十八篇)。
來到九十年代,吉隆坡出了一位比莫達清和阿蟲更為凶狠毒辣的江湖人,他就是殺人如麻的「殺人王」卡立慕都(P. Kalimuthu)。
文冬出世的卡立慕都,另有一綽號叫「文冬卡立」,他是印裔社會的一位傳奇人物。短短兩年半內,死在他鎗下的亡魂多達17人。
他的主力不在於搶劫,而是販毒及放貸(大耳窿),在印裔社會中,更被冠為毒品大王。被他鎗殺的17人,大部份都是與他在毒品交易上有過節、對立或是反叛者。
從1991年至1993年期間,卡立慕都的開鎗殺人及傷人記錄,多達24宗。他與同黨在雪隆一帶可說是「橫行無阻」,這邊開鎗殺人,那邊又揮刀砍人,簡直當警察透明。
他的第一宗殺人記錄,發生在1991年5月19日。當日,他在巴生武吉加寧與一輛羅裡發生相撞,結果在爭執之中,拔鎗殺死羅裡司機。
同年的12月18日,他與同黨搶劫巴生路一家油站時,開鎗殺死一名男子。
1991年是卡立慕都逐漸「冒出頭來」的年份。他經常出入酒廊及迪斯哥,也經常在這些場所鬧事。
1991年5月27日,他在孟沙一間迪斯哥毆傷一名外國樂隊成員。隨後於12月22日,又在八打靈再也一間俱樂部揮刀砍傷一名打手後,尚不心甘的再連開4鎗掃射,可幸這名打手命大,中鎗也不死。
從記錄顯示,卡立慕都在1992年只涉及一宗殺人案。這宗殺人案發生在1992年7月31日,他與同黨在泗巖沫縱火,連人帶車燒死一名男子。
這一年,他曾兩次持鎗展開追殺行動,一次(1992年5月24日)是在本烏魯路開鎗狙擊一名男子,對方幸及時逃出鬼門關,另一次(1992年10月19日)是聯同4名同黨,在八打靈再也連開3鎗追殺另一名男子。
1993年,卡立慕都大開殺戒。單單這一年,13人死在他鎗下。
這年的1月24日凌晨2點,卡立慕都在舊巴生路一家餐館與對立派「講數」,談判破裂舉鎗狙擊,造成1死2重傷。
接著在2月6日,他與黨羽在舊巴生路鎗殺一名警員。隨後在2月25日,他又在八打靈再也襲擊一名警長,惟子彈落空,警長逃過一劫。
4月16日晚上11點,卡立慕都率領6名黨羽,血洗萬撓一家海鮮飯店,造成2死6重傷。數日後的4月19日,他在甲洞衛星市鎗殺一名錄音帶商及鎗傷死者的女兒。
5月13日,卡立慕都又開殺戒,這次是在中南區。他與同黨於晚上近10點闖入一間餐室,連開6鎗殺死2人,另一人重傷。
6月8日凌晨1點半,他在無拉港陳明再也組屋前與一名隨地小便的烘餅助手爭吵。他開鎗殺死烘餅助手後,尚瘋狂掃射7鎗洩憤。
6月11日,他在舊巴生路佛教總會大廈附近開鎗殺死一名空軍地勤人員,隨後再連開多鎗射傷一名酒店招待員。
翌日的6月12日晚上11點半,卡立慕都與同黨展開一場大屠殺行動。他們於晚上闖入陳明再也組屋一住家,朝著大群參加生日會的人士開鎗,結果造成4死2傷。
這場大屠殺的導火線,疑與毒品有關。卡立慕都的目標,原本只是向一名男子報復。即使當時出席者眾多,但他卻寧可殺錯,不可放過,顯得他凶殘成性,霸氣十足。
下期預告:卡立慕都是近年來最震懾人心的印裔黑道人物。他視王法如無物,泯絕人性濫殺無辜。他追殺仇敵時採取的「寧可殺錯,不可放過」作風,令人畏懼。他在14歲開始涉足江湖,加入當地一個華人「零四」私會黨,自此之後,踏上一條不歸路。
八十年代的大盜阿蟲(原名鄭松喜),憑著一支火力強猛的AR15萊福鎗,於1985年1月28日打劫安邦路東京銀行120萬令吉。這宗百萬劫案,破了當年所有的劫案記錄。(見《KP話當年》第十八篇)。
來到九十年代,吉隆坡出了一位比莫達清和阿蟲更為凶狠毒辣的江湖人,他就是殺人如麻的「殺人王」卡立慕都(P. Kalimuthu)。
文冬出世的卡立慕都,另有一綽號叫「文冬卡立」,他是印裔社會的一位傳奇人物。短短兩年半內,死在他鎗下的亡魂多達17人。
他的主力不在於搶劫,而是販毒及放貸(大耳窿),在印裔社會中,更被冠為毒品大王。被他鎗殺的17人,大部份都是與他在毒品交易上有過節、對立或是反叛者。
從1991年至1993年期間,卡立慕都的開鎗殺人及傷人記錄,多達24宗。他與同黨在雪隆一帶可說是「橫行無阻」,這邊開鎗殺人,那邊又揮刀砍人,簡直當警察透明。
他的第一宗殺人記錄,發生在1991年5月19日。當日,他在巴生武吉加寧與一輛羅裡發生相撞,結果在爭執之中,拔鎗殺死羅裡司機。
同年的12月18日,他與同黨搶劫巴生路一家油站時,開鎗殺死一名男子。
1991年是卡立慕都逐漸「冒出頭來」的年份。他經常出入酒廊及迪斯哥,也經常在這些場所鬧事。
1991年5月27日,他在孟沙一間迪斯哥毆傷一名外國樂隊成員。隨後於12月22日,又在八打靈再也一間俱樂部揮刀砍傷一名打手後,尚不心甘的再連開4鎗掃射,可幸這名打手命大,中鎗也不死。
從記錄顯示,卡立慕都在1992年只涉及一宗殺人案。這宗殺人案發生在1992年7月31日,他與同黨在泗巖沫縱火,連人帶車燒死一名男子。
這一年,他曾兩次持鎗展開追殺行動,一次(1992年5月24日)是在本烏魯路開鎗狙擊一名男子,對方幸及時逃出鬼門關,另一次(1992年10月19日)是聯同4名同黨,在八打靈再也連開3鎗追殺另一名男子。
1993年,卡立慕都大開殺戒。單單這一年,13人死在他鎗下。
這年的1月24日凌晨2點,卡立慕都在舊巴生路一家餐館與對立派「講數」,談判破裂舉鎗狙擊,造成1死2重傷。
接著在2月6日,他與黨羽在舊巴生路鎗殺一名警員。隨後在2月25日,他又在八打靈再也襲擊一名警長,惟子彈落空,警長逃過一劫。
4月16日晚上11點,卡立慕都率領6名黨羽,血洗萬撓一家海鮮飯店,造成2死6重傷。數日後的4月19日,他在甲洞衛星市鎗殺一名錄音帶商及鎗傷死者的女兒。
5月13日,卡立慕都又開殺戒,這次是在中南區。他與同黨於晚上近10點闖入一間餐室,連開6鎗殺死2人,另一人重傷。
6月8日凌晨1點半,他在無拉港陳明再也組屋前與一名隨地小便的烘餅助手爭吵。他開鎗殺死烘餅助手後,尚瘋狂掃射7鎗洩憤。
6月11日,他在舊巴生路佛教總會大廈附近開鎗殺死一名空軍地勤人員,隨後再連開多鎗射傷一名酒店招待員。
翌日的6月12日晚上11點半,卡立慕都與同黨展開一場大屠殺行動。他們於晚上闖入陳明再也組屋一住家,朝著大群參加生日會的人士開鎗,結果造成4死2傷。
這場大屠殺的導火線,疑與毒品有關。卡立慕都的目標,原本只是向一名男子報復。即使當時出席者眾多,但他卻寧可殺錯,不可放過,顯得他凶殘成性,霸氣十足。
下期預告:卡立慕都是近年來最震懾人心的印裔黑道人物。他視王法如無物,泯絕人性濫殺無辜。他追殺仇敵時採取的「寧可殺錯,不可放過」作風,令人畏懼。他在14歲開始涉足江湖,加入當地一個華人「零四」私會黨,自此之後,踏上一條不歸路。
Saturday, October 24, 2009
綁票奇傳之林昌
1982年6月11日,《南洋商报》刊登一则小广告,内容写着:黄先生,寄来的东西已收到,唯函件失落,为免误会,请联络林。
这则简短广告,毫不起眼,不知情者根本不知道它所指何事。但是,这对于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昌来说,即是一则救命的讯号。
他当年27岁的儿子林立奇被绑匪绑走了,而刊登这则广告的用意,是与绑匪联络的方法之一。“请联络林”指的就是林昌。
两天前(6月9日)的下午约3点半,林立奇驾着宝马房车前往冼都高尔夫球俱乐部,当他把车停放后步出时,两名大汉突然趋近身边,以一件硬物顶着他的腰部,并警告说:不要反抗,否则枪下无情!
很快的,两名大汉将林立奇推入一辆由一名同党接应的万事达轿车内,并用布袋套在他的头上。大汉在车内拿走林立奇身上的自卫手枪、手表、颈链及戒子等,同时再用手铐扣着他的双手。
随后,林立奇被载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当他被带往一间住屋的途中,他只感觉到脚踏到地上的树枝和树叶。
林立奇被匪徒押离之际,过程刚好被两名人士看到。这两人认识林立奇,但由于匪徒手上有枪,吓得两人不敢上前援助。
林立奇真的被绑票了!他的父亲林昌(53岁)接到这个消息时,震惊之余立刻联络相识的时任市警总警长拿督古杜斯,向警方求救。
当日傍晚6点20分许,林宅的电话响起。林昌拿起电话时,对方开门见山的说:“我是黄先生,你的儿子已在我手上。如果你要儿子活着的话,你就不要随便采取行动。
“你儿子的车已弃置在冼都高尔夫球场,你可叫人拿回它。我会再次联络你……。”林昌还来不及多问,对方已挂断电话。
翌日(6月10日)早上,黄先生来电说:“我们是国际绑票组织的成员。我们目的只是要钱。现在你去威路游泳池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那里放有一卷录音带。记得,依照录音带的指示去做……。”
当林昌询问如何保持联络时,黄先生非常狡猾,只说:“可以在南洋商报刊登广告。”说完,黄先生挂断电话。
林昌放下电话后,指示保镖前往指定之处拿到一卷录音带。林昌在公司总经理陪同下,将录音带放入录音机,传来黄先生的声音。
“林先生,你的儿子在我手中。如果你不要儿子,我们可以杀死他。要换回你儿子的生命,你必须付出200万令吉。我们知道你在政府人员和警方人员之间具有影响力,但是,你不要随便采取行动。”
“我们给你四天时间筹钱,不过,你一定要依照贴在录音带上的字条指示行事……”,随著录音带的声音沉静下来。
林昌拿出录音带查看,但是没发现任何字条。林昌派人再到游泳池附近的垃圾箱翻找,但什么也找不到。
在无计可施之下,林昌想起绑匪早前指定的联络方法。于是,他吩咐公司总经理到南洋商报办事处,刊登一则广告。
广告见报的当天(6月11日),林昌接到黄先生的来电,问他是否已准备好了赎金,数额坚持是200万令吉。
林昌听取警方的指示,与绑匪展开谈判,他开价43万令吉。黄先生语气忿怒,他大喊一声:“那就不用谈了!”就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的数日,黄先生通过其他管道联络到林昌的好友,交出另一卷录音带。随后的谈判,则由林立奇的一名朋友责责,双方最终以90万令吉成交。
6月14日晚上7点多,林立奇的朋友及林昌的公司总经理依照绑匪指示,将两袋钞票拿到美芝路与蕉赖路交界的交通圈,以挥动手巾为暗号将钱交给一辆经过的轿车。
约5小时后,林立奇在武吉敏登路获释,并于午夜时分乘坐德士返抵家门,结束了6天的禁锢惊魂!
+++++
第二篇
匪车留下的指纹及一些泥沙与碎叶,成为警方破案的重大线索。
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昌的27岁儿子林立奇,于1982年6月9日被4名绑匪绑走,禁锢6天后最终以90万令吉赎金成交,安全脱绑。
在林立奇脱绑的第三天(6月17日),警方在燕美路一条横街,找到绑匪用来载走肉票的匪车。这辆挂上假车牌的万事达轿车,被拖返警局作深入调查。
警方除收集匪车内留下的一些泥沙及破碎树叶作为证物之外,指纹专家也在匪车的档风镜及车牌找到5个指纹。经过检验及对证,其中一个指纹是属于一名叫李亚乔的34岁青年。
李亚乔家居彭亨州淡马鲁,为一名推销员。吉隆坡警方掌握这名嫌犯的身份后,立刻通知各地警局,特别是淡马鲁警局,以缉拿此人归案。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通缉令发出的第18天,淡马鲁警方在7月4日晚逮捕一名身藏毒品的青年。在翻查档案时,淡马鲁警方才惊觉此名拥毒青年正是吉隆坡警方通缉的绑票要犯。
随后,吉隆坡警方派出数名重案组干探,前往淡马鲁将李亚乔押返吉隆坡。
在盘查期间,李亚乔带领警队到两个地点。其中一个是增江北区一间矿场附近的沙地,另一个是甲洞马鲁里花园的一间空置住宅。
在增江北区的矿场附近,警方取走一些泥沙与树叶,经过化验证实这些泥沙与树叶,与在匪车发现的泥沙与碎叶相同。这也进一步证实,绑匪是在此处换取车辆,将肉票载往他处。
警方过后再找到甲洞马鲁里花园住宅的屋主,取得锁匙后入屋调查,取获地板留下的一些毛发,证实是林立奇留下的。
接着在7月14日,林立奇在警方传召下到警局认人。林立奇从排列着的6人当中,认出李亚乔就是当天用枪柄敲打他及推他上匪车的绑匪。
警方再带领林立奇到甲洞马鲁里花园的住宅,林立奇从房间的铁栅门、地面的颜色与天花板的一个破洞,认出这就是禁锢他6天的地点。
林立奇对铁栅门的印象最深刻,因为当时他脚绑的铁链的另一端,就是绑在这个铁栅门上。
人证物证俱全,李亚乔终于在1961年绑票法令第三(一)节及刑事法典第34节条文下被提控。在此条文定罪者,有三种刑罚,一是死刑,二是终身监禁,三是终身监禁及鞭笞。
高等法庭在1985年5月21日开审。在为期8天的审讯过程中,全部的证人包括拿督林昌及负责与绑票谈判及交赎金的人士,都在法庭上供证。
法官陈炘铠裁定李亚乔罪名成立时,认为控方已掌握非常充足的证据,并在毫无破绽之下证明李亚乔所犯的绑票罪行,最终判决李亚乔死刑。
李亚乔是第一个在绑票法令下被判死刑的被告。法庭对他施以最高的刑罚,是要遏止当年异常猖獗的绑票风气。
法官下判前,引用新加坡一名法官在一宗绑票案中所说过的话:
“以绑架索取金钱的罪行,是最令人僧恨的罪案,它不但完全不顾肉票本身的极度痛苦,也完全不顾肉票家人的受苦……
“通过绑票来获取赎金的罪行,是文明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必须坚决的加以根除……。”(完)
这则简短广告,毫不起眼,不知情者根本不知道它所指何事。但是,这对于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昌来说,即是一则救命的讯号。
他当年27岁的儿子林立奇被绑匪绑走了,而刊登这则广告的用意,是与绑匪联络的方法之一。“请联络林”指的就是林昌。
两天前(6月9日)的下午约3点半,林立奇驾着宝马房车前往冼都高尔夫球俱乐部,当他把车停放后步出时,两名大汉突然趋近身边,以一件硬物顶着他的腰部,并警告说:不要反抗,否则枪下无情!
很快的,两名大汉将林立奇推入一辆由一名同党接应的万事达轿车内,并用布袋套在他的头上。大汉在车内拿走林立奇身上的自卫手枪、手表、颈链及戒子等,同时再用手铐扣着他的双手。
随后,林立奇被载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当他被带往一间住屋的途中,他只感觉到脚踏到地上的树枝和树叶。
林立奇被匪徒押离之际,过程刚好被两名人士看到。这两人认识林立奇,但由于匪徒手上有枪,吓得两人不敢上前援助。
林立奇真的被绑票了!他的父亲林昌(53岁)接到这个消息时,震惊之余立刻联络相识的时任市警总警长拿督古杜斯,向警方求救。
当日傍晚6点20分许,林宅的电话响起。林昌拿起电话时,对方开门见山的说:“我是黄先生,你的儿子已在我手上。如果你要儿子活着的话,你就不要随便采取行动。
“你儿子的车已弃置在冼都高尔夫球场,你可叫人拿回它。我会再次联络你……。”林昌还来不及多问,对方已挂断电话。
翌日(6月10日)早上,黄先生来电说:“我们是国际绑票组织的成员。我们目的只是要钱。现在你去威路游泳池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那里放有一卷录音带。记得,依照录音带的指示去做……。”
当林昌询问如何保持联络时,黄先生非常狡猾,只说:“可以在南洋商报刊登广告。”说完,黄先生挂断电话。
林昌放下电话后,指示保镖前往指定之处拿到一卷录音带。林昌在公司总经理陪同下,将录音带放入录音机,传来黄先生的声音。
“林先生,你的儿子在我手中。如果你不要儿子,我们可以杀死他。要换回你儿子的生命,你必须付出200万令吉。我们知道你在政府人员和警方人员之间具有影响力,但是,你不要随便采取行动。”
“我们给你四天时间筹钱,不过,你一定要依照贴在录音带上的字条指示行事……”,随著录音带的声音沉静下来。
林昌拿出录音带查看,但是没发现任何字条。林昌派人再到游泳池附近的垃圾箱翻找,但什么也找不到。
在无计可施之下,林昌想起绑匪早前指定的联络方法。于是,他吩咐公司总经理到南洋商报办事处,刊登一则广告。
广告见报的当天(6月11日),林昌接到黄先生的来电,问他是否已准备好了赎金,数额坚持是200万令吉。
林昌听取警方的指示,与绑匪展开谈判,他开价43万令吉。黄先生语气忿怒,他大喊一声:“那就不用谈了!”就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的数日,黄先生通过其他管道联络到林昌的好友,交出另一卷录音带。随后的谈判,则由林立奇的一名朋友责责,双方最终以90万令吉成交。
6月14日晚上7点多,林立奇的朋友及林昌的公司总经理依照绑匪指示,将两袋钞票拿到美芝路与蕉赖路交界的交通圈,以挥动手巾为暗号将钱交给一辆经过的轿车。
约5小时后,林立奇在武吉敏登路获释,并于午夜时分乘坐德士返抵家门,结束了6天的禁锢惊魂!
+++++
第二篇
匪车留下的指纹及一些泥沙与碎叶,成为警方破案的重大线索。
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昌的27岁儿子林立奇,于1982年6月9日被4名绑匪绑走,禁锢6天后最终以90万令吉赎金成交,安全脱绑。
在林立奇脱绑的第三天(6月17日),警方在燕美路一条横街,找到绑匪用来载走肉票的匪车。这辆挂上假车牌的万事达轿车,被拖返警局作深入调查。
警方除收集匪车内留下的一些泥沙及破碎树叶作为证物之外,指纹专家也在匪车的档风镜及车牌找到5个指纹。经过检验及对证,其中一个指纹是属于一名叫李亚乔的34岁青年。
李亚乔家居彭亨州淡马鲁,为一名推销员。吉隆坡警方掌握这名嫌犯的身份后,立刻通知各地警局,特别是淡马鲁警局,以缉拿此人归案。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通缉令发出的第18天,淡马鲁警方在7月4日晚逮捕一名身藏毒品的青年。在翻查档案时,淡马鲁警方才惊觉此名拥毒青年正是吉隆坡警方通缉的绑票要犯。
随后,吉隆坡警方派出数名重案组干探,前往淡马鲁将李亚乔押返吉隆坡。
在盘查期间,李亚乔带领警队到两个地点。其中一个是增江北区一间矿场附近的沙地,另一个是甲洞马鲁里花园的一间空置住宅。
在增江北区的矿场附近,警方取走一些泥沙与树叶,经过化验证实这些泥沙与树叶,与在匪车发现的泥沙与碎叶相同。这也进一步证实,绑匪是在此处换取车辆,将肉票载往他处。
警方过后再找到甲洞马鲁里花园住宅的屋主,取得锁匙后入屋调查,取获地板留下的一些毛发,证实是林立奇留下的。
接着在7月14日,林立奇在警方传召下到警局认人。林立奇从排列着的6人当中,认出李亚乔就是当天用枪柄敲打他及推他上匪车的绑匪。
警方再带领林立奇到甲洞马鲁里花园的住宅,林立奇从房间的铁栅门、地面的颜色与天花板的一个破洞,认出这就是禁锢他6天的地点。
林立奇对铁栅门的印象最深刻,因为当时他脚绑的铁链的另一端,就是绑在这个铁栅门上。
人证物证俱全,李亚乔终于在1961年绑票法令第三(一)节及刑事法典第34节条文下被提控。在此条文定罪者,有三种刑罚,一是死刑,二是终身监禁,三是终身监禁及鞭笞。
高等法庭在1985年5月21日开审。在为期8天的审讯过程中,全部的证人包括拿督林昌及负责与绑票谈判及交赎金的人士,都在法庭上供证。
法官陈炘铠裁定李亚乔罪名成立时,认为控方已掌握非常充足的证据,并在毫无破绽之下证明李亚乔所犯的绑票罪行,最终判决李亚乔死刑。
李亚乔是第一个在绑票法令下被判死刑的被告。法庭对他施以最高的刑罚,是要遏止当年异常猖獗的绑票风气。
法官下判前,引用新加坡一名法官在一宗绑票案中所说过的话:
“以绑架索取金钱的罪行,是最令人僧恨的罪案,它不但完全不顾肉票本身的极度痛苦,也完全不顾肉票家人的受苦……
“通过绑票来获取赎金的罪行,是文明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必须坚决的加以根除……。”(完)
Sunday, October 11, 2009
綁票傳奇之林木榮
1984年5月郭鹤尧被绑票时,宽柔四千余名学生及十多个华社团体在报章上公开要求绑匪放人的举动,是史无前例的。
不过,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木荣却单凭一已之力,在报章上要求绑匪释放他年迈老父之举,则是绑票史上的第一人。
举凡绑票案,绑匪都会警告肉票家属不准报警,而家属顾及肉票亲人的安全,也往往不敢报警,意图私底下付钱了事。
林木荣这番虎口拔须的做法,令人为他的老父的安危捏下一把冷汗。警方对林木荣的不顾后果举止,震怒之余更是深表不满。
林木荣的父亲林实(78岁),是于1984年7月27日晚上约8点,在增江住家被3名持枪的青年押走。绑匪事后尚将匪车驾往甲洞卫星市的一个郊野地区,放火烧车毁尸灭迹。
案发数天后,采访主任接获独家消息,指派我跟进。在不惊动其他同行之下,我与摄记兴致勃勃的,独闯林实的增江住家,当时已是下午时分。
这间住家空无一人,我们只能从邻居口中确实这就是林实的住家,但却无法取得更多详情。
随后,我与摄记赶往昔桥拉律(现称敦拉萨路),希望能够拜访林木荣访问。我们在林木荣的独立式洋楼门前按铃,女佣隔着闸门声称拿督不在家。
我们只好在洋楼外等候,直至天色已晚等至晚上7点多,还不见拿督回来,最终,我们唯有收队。当时的心态认为,即使拿到料也无法报导,因为肉票尚在绑匪手中,必须顾及肉票安全。
翌日翻阅其他报章时,赫然看到林木荣在报章上证实其老父被绑的谈话,并要求绑匪释放他的老父。
看到这则报导,我差点昏倒在地!原本是独家的料,怎么会变成其他报的头条新闻?这回真的阴沟里翻船了,漏了新闻,心里确实又难受又不忿,只能不断的自责!
原来,我与摄记于晚上离开林宅后,风声走漏被其他同林知道林实被绑的消息。他们于晚上十点多造访林宅时,林木荣那时正好在家。
林木荣毫无抗拒的准许记者进入屋内,同时大方的讲述他与绑匪的谈判过程。他趁着记者在场,发出呼吁要求绑票放人。
林木荣说:“我的父亲已78岁,体弱多病,患有哮喘,常需吃药。我希望你们基于人道立场,将一名风烛残年而且健康欠佳的无辜老人释放吧!”
据知,记者访谈离去前,林木荣尚给了各人一封相当厚体的“利是”,以示大家平安。
其实,绑匪当晚绑走林实及将匪车放火焚烧后,不久就拨电话给林木荣,狮子开大口勒索300万令吉赎金。随后的数天,双方就赎金数额展开谈判,而时间都是在下午5点左右进行。
在7月31日谈判中,绑匪软下口气,把赎金减至100万令吉,不过,林木荣仍然坚持手头没有这么多钱。
在谈判期间,尚有假绑匪趁机向林木荣勒索。不过,从假绑匪的口风及口音,终被林木荣揭发,并上演一幕“报纸当现钞”及痛骂假绑匪的案情。
在各报陆续刊登林实被绑票的消息后,可能因此促成真绑匪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同意将赎金再度减少。
在8月2日晚,绑匪再度来电,最终敲定了赎金数额及交款方法。当晚9点30分许,林木荣派出一名亲人携带着25万令吉现钞,前往美芝路的一个酒店咖啡座,并以“君子”为暗号,交给一名青年拿走。
翌日清晨(8月3日)林木荣接到绑匪的电话,要他到秋杰路接人。林木荣的一名兄弟赶抵时,发现失踪已7天的老父,安然的站在路旁等着。
下期预告:通过报章的分类广告与绑匪接洽,是八十年代罕见的方法。当年在通讯极之不发达之下,名矿家拿督林昌以广告方式联络绑匪。最终,他付出90万令吉赎金,换取27岁儿子林立奇的自由。
不过,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木荣却单凭一已之力,在报章上要求绑匪释放他年迈老父之举,则是绑票史上的第一人。
举凡绑票案,绑匪都会警告肉票家属不准报警,而家属顾及肉票亲人的安全,也往往不敢报警,意图私底下付钱了事。
林木荣这番虎口拔须的做法,令人为他的老父的安危捏下一把冷汗。警方对林木荣的不顾后果举止,震怒之余更是深表不满。
林木荣的父亲林实(78岁),是于1984年7月27日晚上约8点,在增江住家被3名持枪的青年押走。绑匪事后尚将匪车驾往甲洞卫星市的一个郊野地区,放火烧车毁尸灭迹。
案发数天后,采访主任接获独家消息,指派我跟进。在不惊动其他同行之下,我与摄记兴致勃勃的,独闯林实的增江住家,当时已是下午时分。
这间住家空无一人,我们只能从邻居口中确实这就是林实的住家,但却无法取得更多详情。
随后,我与摄记赶往昔桥拉律(现称敦拉萨路),希望能够拜访林木荣访问。我们在林木荣的独立式洋楼门前按铃,女佣隔着闸门声称拿督不在家。
我们只好在洋楼外等候,直至天色已晚等至晚上7点多,还不见拿督回来,最终,我们唯有收队。当时的心态认为,即使拿到料也无法报导,因为肉票尚在绑匪手中,必须顾及肉票安全。
翌日翻阅其他报章时,赫然看到林木荣在报章上证实其老父被绑的谈话,并要求绑匪释放他的老父。
看到这则报导,我差点昏倒在地!原本是独家的料,怎么会变成其他报的头条新闻?这回真的阴沟里翻船了,漏了新闻,心里确实又难受又不忿,只能不断的自责!
原来,我与摄记于晚上离开林宅后,风声走漏被其他同林知道林实被绑的消息。他们于晚上十点多造访林宅时,林木荣那时正好在家。
林木荣毫无抗拒的准许记者进入屋内,同时大方的讲述他与绑匪的谈判过程。他趁着记者在场,发出呼吁要求绑票放人。
林木荣说:“我的父亲已78岁,体弱多病,患有哮喘,常需吃药。我希望你们基于人道立场,将一名风烛残年而且健康欠佳的无辜老人释放吧!”
据知,记者访谈离去前,林木荣尚给了各人一封相当厚体的“利是”,以示大家平安。
其实,绑匪当晚绑走林实及将匪车放火焚烧后,不久就拨电话给林木荣,狮子开大口勒索300万令吉赎金。随后的数天,双方就赎金数额展开谈判,而时间都是在下午5点左右进行。
在7月31日谈判中,绑匪软下口气,把赎金减至100万令吉,不过,林木荣仍然坚持手头没有这么多钱。
在谈判期间,尚有假绑匪趁机向林木荣勒索。不过,从假绑匪的口风及口音,终被林木荣揭发,并上演一幕“报纸当现钞”及痛骂假绑匪的案情。
在各报陆续刊登林实被绑票的消息后,可能因此促成真绑匪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同意将赎金再度减少。
在8月2日晚,绑匪再度来电,最终敲定了赎金数额及交款方法。当晚9点30分许,林木荣派出一名亲人携带着25万令吉现钞,前往美芝路的一个酒店咖啡座,并以“君子”为暗号,交给一名青年拿走。
翌日清晨(8月3日)林木荣接到绑匪的电话,要他到秋杰路接人。林木荣的一名兄弟赶抵时,发现失踪已7天的老父,安然的站在路旁等着。
下期预告:通过报章的分类广告与绑匪接洽,是八十年代罕见的方法。当年在通讯极之不发达之下,名矿家拿督林昌以广告方式联络绑匪。最终,他付出90万令吉赎金,换取27岁儿子林立奇的自由。
Saturday, October 3, 2009
綁票傳奇之郭鹤尧
第一篇
八十年代是绑票案的高峰期,获得警方证实的案件多达14宗,其中两宗的肉票乃是同一人,他就是新山华教耆老郭鹤尧。
郭鹤尧是一位热心华教的慈善家,他也是大马糖王郭鹤年的堂兄。他的两度被绑,震动了整个华社,所幸在家属付出大笔赎金后,两次都安全脱绑。
郭老第一次被绑,是发生于1984年5月24日。他被禁锢66天后,有传家属付出60万令吉换取他的自由,但也有传指有关数额高达300万。
郭老第二次被绑,则发生于1987年6月13日,与上次相隔约3年。这次他被禁锢74天,至于赎金数额不详。
在大马绑票史上,郭老连续被绑两次,应是第一人。而两次向他下手的绑匪,乃是令富商闻之丧胆的绑票老行尊老鹰黄松林,这也是一项记录。
郭鹤尧被绑票案创下的另一个罕见现象,是华社将这宗绑票案公诸于世,并通过报章要求绑票放人。
在众多的绑票案中,不论是肉票的家属或是警方,都会极力低调处理。家属为了顾及肉票的安全,通常宁可不想惊动警方而私下付钱解决。警方同样在顾及肉票安全及部署捉拿绑票归案时,也尽量以明查暗访手法进行,免得打草惊蛇。
这次华社反其道而行及掀起一阵破天荒“求放”的浪潮,是要帮郭老,或还是害郭老,当时无人敢下判断。
1984年5月24日的晚上约8点,69岁的郭老驾车离开新山彩虹花园住家,前往一间酒家与老友聚餐。他们每月聚会一次,而这次意义特殊,因为郭老于后日就要随同外交部长到中国访问。
至晚上10点20分,郭老与老友分手驾车返家,途中被从后跟踪的车辆拦截。初时郭老尚以为车内的4匪是要抢钱,自动交出钱包。
过后他被匪徒推入行李车厢,朝北行驶了5个多小时。这时他才惊觉不是打抢,而是被绑票了。
郭老失踪了!本地报章事后探到风声指郭老被绑,但基于郭老的人身安全都不敢报导。
郭老被绑的第43天(7月6日),香港一家晚报封面报导,指郭老被国际集团绑票勒索3000万令吉。当时有传言指郭老被禁锢在香港,也有传言指在槟城。
郭老被绑曝光后,引起华社极大反弹。宽柔第四小学家教协会打起头响炮,于7月8日发表声明要求绑匪放人。
接下来的十多天,不约而同要求绑匪放人的呼声,此起彼落,轰动了整个华社。
这些团体包括: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新山宽柔中学全体师生、新山六间董家协会、柔佛州中华总商会、新山中华公会、大马福建社团联合会、麻坡中化校友会及留台同学会、新山宽柔中学4800名学生、大马福州社团联合会属下的五间同乡会等等。
这些团体的步伐一致,目的是要求绑匪基于“民族利益及华社前途”立刻释放郭老。宽柔四千多名学生更于7月14日聚集在校园大草场高举布条,上书“宽中全体学生,要求董事长安全回来”。
学生也在集会中高声呼喊:“我们要董事长安全回来!我们必须获得董事长的照顾!宽中不能失去拿督郭鹤尧!”学生们的呼叫声震天动地,在场者莫不动容,深受感动。
华社高调向绑匪发出放人要求,可能会引起两种结果:一是放人,一是撕票。十多个团体通过报章要求绑匪放人,不是空前,也是绝后!
++++++
第二篇
郭鹤尧终于安全脱绑了!1984年7月28日晚,69岁高龄的郭老被绑匪用胶布蒙着双眼,登上一辆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郭老被放在路边。
他不敢违抗绑匪的警告,在听到车声渐远后,才拆开蒙着双眼的胶布,映入眼前的街灯夜景,是一条横巷。
当时应是晚上约10点,郭老兴奋跑出横巷,看到路边的华侨银行。他认出这条街道就是吉隆坡的东姑阿都拉曼路。
郭老多日无修剪,以致满头长发,衣衫褴褛,外形像乞丐。他在街边等了一个多小时,终有一辆德士肯停下来,载他到德士总站。这时他才有机会借电话,通知新山家人他释放的消息。
原本他想漏夜包德士返回新山住家,但家人怕他再受舟车劳顿之苦,要他暂时在吉隆坡亲友的家过一夜。
翌日一早,郭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剪头发。
自5月24日被绑至7月28日脱绑,郭老足足被禁锢了66天。这些日子来,他被禁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渡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幸好没有受到绑匪的肉体虐待。
郭老的家属付出多少赎金,外人不知,传说也不一。有者说其家属付出60万令吉换取自由,有者却说是300万令吉。确实数目,只有他的家属才知道了!据称交赎金的地点,是在哥打丁宜通往迪沙鲁的半路上。
郭老事后接受记者访问时,只谈被绑及被禁的情况。至于赎金的数目,他推说不知!
郭老讲述此番遭遇时,对宽柔师生及多个团体发起的“放人行动”,深表感动。郭老虽然身陷虎穴,所幸尚得到善待,两名一高一矮绑匪,日夜看守着他。
在郭老要求之下,绑匪也每日为郭老提供精神粮食,包括两份中文报及两份英文报。
郭老在禁锢的日子里,就是靠着这些精神粮食度日。每份报纸他都看得很仔细,甚至读了好几遍,只字也不漏。
7月8日宽柔第四小学家教协会在报章上发出要求放人的声明时,郭老看了激动得很。他知道外头还有很多人关怀他,对每天报纸的供应就更为心切了!
每当绑匪将报纸交给他时,绑匪都会说一句:“喂!今天又有你的新闻啦!”
7月14日这天,郭老在报上看到四千余名宽柔学生高举标语“要求董事长安全回来”的报导,再也忍不住泪水,悲愤又焦急的痛哭起来。他激动得不顾后果,大声的喝骂:“你们这帮绑匪都不是人!”
绑匪的反应是:“阿伯,我们只是要钱,不是要你的命!我们都是用命来博的啊!”
报章上的呼声历时十多天,直至7月26日,看守郭老的绑匪终于带来新消息,声称他们的“阿头”要见他。郭老心里自己算了一算,今天应该是被禁的第64天吧!
郭老双眼被绑匪用布蒙着不久,被称为“阿头”的绑匪首领步入房内。在谈话之中,这名首领语气平和,并向郭老声声说“对不起”,并说:“你是好人,我们绑错人了!多两天我们就会放你,现在我要你写一封信……。”
7月28日晚,郭老终被绑匪蒙着眼押上车。临出发前,其中一匪尚说:“既然华人社会这么的需要你,我们就放你回去吧!”
据警方事后调查,这名“阿头”就是在国内干下多宗绑票案的老鹰黄松林。
约3年后的1987年6月13日, 老鹰又再策划绑架郭老,禁锢74天。不过,这次警方掌握准确情报,闯入禁锢地点救出郭老,并当场开枪歼灭4男1女。但是,在场的老鹰却被及时逃脱。
老鹰逃亡后销声匿迹,退隐江湖,不再干案。如果他尚在人间,应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
下期预告: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木荣的78岁老父被绑,当记者上门求证时,他趁机通过报章要求绑匪放人。公开要求放人,在绑票史上林木荣应是第一人。不过,警方对林木荣的不顾后果举止,震怒之余更是深表不满。
八十年代是绑票案的高峰期,获得警方证实的案件多达14宗,其中两宗的肉票乃是同一人,他就是新山华教耆老郭鹤尧。
郭鹤尧是一位热心华教的慈善家,他也是大马糖王郭鹤年的堂兄。他的两度被绑,震动了整个华社,所幸在家属付出大笔赎金后,两次都安全脱绑。
郭老第一次被绑,是发生于1984年5月24日。他被禁锢66天后,有传家属付出60万令吉换取他的自由,但也有传指有关数额高达300万。
郭老第二次被绑,则发生于1987年6月13日,与上次相隔约3年。这次他被禁锢74天,至于赎金数额不详。
在大马绑票史上,郭老连续被绑两次,应是第一人。而两次向他下手的绑匪,乃是令富商闻之丧胆的绑票老行尊老鹰黄松林,这也是一项记录。
郭鹤尧被绑票案创下的另一个罕见现象,是华社将这宗绑票案公诸于世,并通过报章要求绑票放人。
在众多的绑票案中,不论是肉票的家属或是警方,都会极力低调处理。家属为了顾及肉票的安全,通常宁可不想惊动警方而私下付钱解决。警方同样在顾及肉票安全及部署捉拿绑票归案时,也尽量以明查暗访手法进行,免得打草惊蛇。
这次华社反其道而行及掀起一阵破天荒“求放”的浪潮,是要帮郭老,或还是害郭老,当时无人敢下判断。
1984年5月24日的晚上约8点,69岁的郭老驾车离开新山彩虹花园住家,前往一间酒家与老友聚餐。他们每月聚会一次,而这次意义特殊,因为郭老于后日就要随同外交部长到中国访问。
至晚上10点20分,郭老与老友分手驾车返家,途中被从后跟踪的车辆拦截。初时郭老尚以为车内的4匪是要抢钱,自动交出钱包。
过后他被匪徒推入行李车厢,朝北行驶了5个多小时。这时他才惊觉不是打抢,而是被绑票了。
郭老失踪了!本地报章事后探到风声指郭老被绑,但基于郭老的人身安全都不敢报导。
郭老被绑的第43天(7月6日),香港一家晚报封面报导,指郭老被国际集团绑票勒索3000万令吉。当时有传言指郭老被禁锢在香港,也有传言指在槟城。
郭老被绑曝光后,引起华社极大反弹。宽柔第四小学家教协会打起头响炮,于7月8日发表声明要求绑匪放人。
接下来的十多天,不约而同要求绑匪放人的呼声,此起彼落,轰动了整个华社。
这些团体包括: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新山宽柔中学全体师生、新山六间董家协会、柔佛州中华总商会、新山中华公会、大马福建社团联合会、麻坡中化校友会及留台同学会、新山宽柔中学4800名学生、大马福州社团联合会属下的五间同乡会等等。
这些团体的步伐一致,目的是要求绑匪基于“民族利益及华社前途”立刻释放郭老。宽柔四千多名学生更于7月14日聚集在校园大草场高举布条,上书“宽中全体学生,要求董事长安全回来”。
学生也在集会中高声呼喊:“我们要董事长安全回来!我们必须获得董事长的照顾!宽中不能失去拿督郭鹤尧!”学生们的呼叫声震天动地,在场者莫不动容,深受感动。
华社高调向绑匪发出放人要求,可能会引起两种结果:一是放人,一是撕票。十多个团体通过报章要求绑匪放人,不是空前,也是绝后!
++++++
第二篇
郭鹤尧终于安全脱绑了!1984年7月28日晚,69岁高龄的郭老被绑匪用胶布蒙着双眼,登上一辆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郭老被放在路边。
他不敢违抗绑匪的警告,在听到车声渐远后,才拆开蒙着双眼的胶布,映入眼前的街灯夜景,是一条横巷。
当时应是晚上约10点,郭老兴奋跑出横巷,看到路边的华侨银行。他认出这条街道就是吉隆坡的东姑阿都拉曼路。
郭老多日无修剪,以致满头长发,衣衫褴褛,外形像乞丐。他在街边等了一个多小时,终有一辆德士肯停下来,载他到德士总站。这时他才有机会借电话,通知新山家人他释放的消息。
原本他想漏夜包德士返回新山住家,但家人怕他再受舟车劳顿之苦,要他暂时在吉隆坡亲友的家过一夜。
翌日一早,郭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剪头发。
自5月24日被绑至7月28日脱绑,郭老足足被禁锢了66天。这些日子来,他被禁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渡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幸好没有受到绑匪的肉体虐待。
郭老的家属付出多少赎金,外人不知,传说也不一。有者说其家属付出60万令吉换取自由,有者却说是300万令吉。确实数目,只有他的家属才知道了!据称交赎金的地点,是在哥打丁宜通往迪沙鲁的半路上。
郭老事后接受记者访问时,只谈被绑及被禁的情况。至于赎金的数目,他推说不知!
郭老讲述此番遭遇时,对宽柔师生及多个团体发起的“放人行动”,深表感动。郭老虽然身陷虎穴,所幸尚得到善待,两名一高一矮绑匪,日夜看守着他。
在郭老要求之下,绑匪也每日为郭老提供精神粮食,包括两份中文报及两份英文报。
郭老在禁锢的日子里,就是靠着这些精神粮食度日。每份报纸他都看得很仔细,甚至读了好几遍,只字也不漏。
7月8日宽柔第四小学家教协会在报章上发出要求放人的声明时,郭老看了激动得很。他知道外头还有很多人关怀他,对每天报纸的供应就更为心切了!
每当绑匪将报纸交给他时,绑匪都会说一句:“喂!今天又有你的新闻啦!”
7月14日这天,郭老在报上看到四千余名宽柔学生高举标语“要求董事长安全回来”的报导,再也忍不住泪水,悲愤又焦急的痛哭起来。他激动得不顾后果,大声的喝骂:“你们这帮绑匪都不是人!”
绑匪的反应是:“阿伯,我们只是要钱,不是要你的命!我们都是用命来博的啊!”
报章上的呼声历时十多天,直至7月26日,看守郭老的绑匪终于带来新消息,声称他们的“阿头”要见他。郭老心里自己算了一算,今天应该是被禁的第64天吧!
郭老双眼被绑匪用布蒙着不久,被称为“阿头”的绑匪首领步入房内。在谈话之中,这名首领语气平和,并向郭老声声说“对不起”,并说:“你是好人,我们绑错人了!多两天我们就会放你,现在我要你写一封信……。”
7月28日晚,郭老终被绑匪蒙着眼押上车。临出发前,其中一匪尚说:“既然华人社会这么的需要你,我们就放你回去吧!”
据警方事后调查,这名“阿头”就是在国内干下多宗绑票案的老鹰黄松林。
约3年后的1987年6月13日, 老鹰又再策划绑架郭老,禁锢74天。不过,这次警方掌握准确情报,闯入禁锢地点救出郭老,并当场开枪歼灭4男1女。但是,在场的老鹰却被及时逃脱。
老鹰逃亡后销声匿迹,退隐江湖,不再干案。如果他尚在人间,应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
下期预告:吉隆坡名矿家拿督林木荣的78岁老父被绑,当记者上门求证时,他趁机通过报章要求绑匪放人。公开要求放人,在绑票史上林木荣应是第一人。不过,警方对林木荣的不顾后果举止,震怒之余更是深表不满。
Thursday, October 1, 2009
綁票奇案之老鷹
八十年代是綁票案的高峰年代。在這短短10年內,國內發生的綁票案此起彼落,掀起的綁票風更令到許多富商坐立不安,人人自危。
這一連串的綁票案,據稱至少有三個集團在後操縱。
其中一個綁票集團的首腦是新加坡人,名叫黃松林,綽號老鷹。老鷹於1964年幹下第一宗綁票案時,只有24歲。
隨後至1987年的23年期間,警方證實另11宗綁票案都是老鷹和黨羽的“傑作”,至於還有多少宗未經確認的案件則不明。
1965年7月22日,老鷹在新加坡綁架糖果廠經理失手後,於同年8月5日與警方鎗戰時被捕,最終被判監禁。
不過,他出獄後死性不改,繼續策劃綁票案,成為馬新警方的頭號通緝犯。
第二度綁架郭鶴堯,是老鷹幹下的最後一案。1987年6月13日郭鶴堯回家時被綁後,警方獲得情報暗中部署,74天後,警方在一個清晨時分展開突擊行動。
警方闖入禁錮肉票的單位,確認郭老安全後立刻展開逮捕行動。當時共有5男1女的綁匪在場,警方殲滅5人,被其中一人逃脫,而逃脫者就是老鷹。
老鷹逃亡後銷聲匿跡,有如人間蒸發,至今沒有關於他涉及下一宗綁票案的記錄。如果他尚在人間,應是年近70的老漢矣!
另一個集團是專門向福建富商下手。在福建會館擔任要職的膠業鉅子李成楓和企業家黃茂桐分別於1985年及1986年被綁後,在1990年樹膠大享林維德也被綁。
林維德被綁後,綁匪開口勒索300萬令吉。家屬為了他的安全,一直不敢報警。警方是通過消息,才得知這宗綁票案。
當時(1990年12月22日早上8點15分),這個集團的3名綁匪收齊贖金,載著肉票到隆市舊飛機場路靠近福建義山一帶放人。
此時,警隊早在重點埋伏,在確實肉票安全獲釋後,跟蹤3名綁匪,並在追遂鎗戰中將他們全部殲滅。
另一個不明集團,也曾於1982年及1984年,分別綁架拿督林昌的兒子林立奇及拿督林木榮的78歲老父林實。林昌與林木榮是堂兄弟關係。
肉票落在綁匪手中時,大部份家屬都不願張揚,極可能低調處理,想私底下解決付錢換人。他們深怕警方一旦插手,會觸怒綁匪撕票。
家屬的不合作態度,令警方深感棘手,此舉不但阻撓了警方的調查,同時也增長綁架之風,稍弱警方的公信力。
記者在追訪綁票新聞時,也感到特別頭痛。肉票家屬拒絕談話,已是意料中事,警方三緘其口,也使記者無從著手。
即使記者拿到綁票的料,也不能下筆,因為要顧及肉票的安全。記者還要時刻留意肉票是否已釋放,免得漏新聞,精神壓力特別重。
在大馬的綁票史上,只有兩宗是高調處理。其一是郭鶴堯被綁案,其二是林實被綁案。
郭鶴堯第一次被綁時,新山區的社團及寬柔中學的師生在他被禁錮的66天期間,公開在報章上要求綁匪放人。
年老體弱的林實也被禁錮7天。他的兒子林木榮接見記者,破天荒通過報章要求綁匪放人。
兩案反其道而行,確實罕見!
下期預告:郭鶴堯被綁的新聞曝光後,華社十多個團體高調促請綁匪放人,寬柔中學的四千餘名學生更在集會上高喊“要董事安全歸來。通過報章要求綁匪放人,不是空前,也是絕後!
這一連串的綁票案,據稱至少有三個集團在後操縱。
其中一個綁票集團的首腦是新加坡人,名叫黃松林,綽號老鷹。老鷹於1964年幹下第一宗綁票案時,只有24歲。
隨後至1987年的23年期間,警方證實另11宗綁票案都是老鷹和黨羽的“傑作”,至於還有多少宗未經確認的案件則不明。
1965年7月22日,老鷹在新加坡綁架糖果廠經理失手後,於同年8月5日與警方鎗戰時被捕,最終被判監禁。
不過,他出獄後死性不改,繼續策劃綁票案,成為馬新警方的頭號通緝犯。
第二度綁架郭鶴堯,是老鷹幹下的最後一案。1987年6月13日郭鶴堯回家時被綁後,警方獲得情報暗中部署,74天後,警方在一個清晨時分展開突擊行動。
警方闖入禁錮肉票的單位,確認郭老安全後立刻展開逮捕行動。當時共有5男1女的綁匪在場,警方殲滅5人,被其中一人逃脫,而逃脫者就是老鷹。
老鷹逃亡後銷聲匿跡,有如人間蒸發,至今沒有關於他涉及下一宗綁票案的記錄。如果他尚在人間,應是年近70的老漢矣!
另一個集團是專門向福建富商下手。在福建會館擔任要職的膠業鉅子李成楓和企業家黃茂桐分別於1985年及1986年被綁後,在1990年樹膠大享林維德也被綁。
林維德被綁後,綁匪開口勒索300萬令吉。家屬為了他的安全,一直不敢報警。警方是通過消息,才得知這宗綁票案。
當時(1990年12月22日早上8點15分),這個集團的3名綁匪收齊贖金,載著肉票到隆市舊飛機場路靠近福建義山一帶放人。
此時,警隊早在重點埋伏,在確實肉票安全獲釋後,跟蹤3名綁匪,並在追遂鎗戰中將他們全部殲滅。
另一個不明集團,也曾於1982年及1984年,分別綁架拿督林昌的兒子林立奇及拿督林木榮的78歲老父林實。林昌與林木榮是堂兄弟關係。
肉票落在綁匪手中時,大部份家屬都不願張揚,極可能低調處理,想私底下解決付錢換人。他們深怕警方一旦插手,會觸怒綁匪撕票。
家屬的不合作態度,令警方深感棘手,此舉不但阻撓了警方的調查,同時也增長綁架之風,稍弱警方的公信力。
記者在追訪綁票新聞時,也感到特別頭痛。肉票家屬拒絕談話,已是意料中事,警方三緘其口,也使記者無從著手。
即使記者拿到綁票的料,也不能下筆,因為要顧及肉票的安全。記者還要時刻留意肉票是否已釋放,免得漏新聞,精神壓力特別重。
在大馬的綁票史上,只有兩宗是高調處理。其一是郭鶴堯被綁案,其二是林實被綁案。
郭鶴堯第一次被綁時,新山區的社團及寬柔中學的師生在他被禁錮的66天期間,公開在報章上要求綁匪放人。
年老體弱的林實也被禁錮7天。他的兒子林木榮接見記者,破天荒通過報章要求綁匪放人。
兩案反其道而行,確實罕見!
下期預告:郭鶴堯被綁的新聞曝光後,華社十多個團體高調促請綁匪放人,寬柔中學的四千餘名學生更在集會上高喊“要董事安全歸來。通過報章要求綁匪放人,不是空前,也是絕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